中国政府推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内外、业内外都非常关注的事,从这次论坛看,新能源车发展还有几个重大问题需要解决。
不要搞任何垄断。央企电动车联盟成立之后,引来各方热议。根据《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章程》,国资委将掌控其领导权。在产业协调上,则规定联盟企业要协调电动车产业链技术标准的统一,协调相关产品开发、测试及生产计划,加速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协调联盟成员之间的分工及产品配套。章程还规定,联盟内部发生重大利益分歧时,由“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仲裁。央企联盟高度整合行业资源并产生一定技术资源之后,联盟外企业若想获得这部分技术,只能花巨资购买。原中汽公司领导陈祖涛认为:“搞联盟实际上不起作用,每个厂都有自己的想法,各怀鬼胎,表面上加入这个联盟,实际上还是各搞各的。”在央企联盟成立的第二天,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战略不应该只包括央企在内,国企、地方企业、民营企业都应该加入其中,共同发展新能源战略,寻求新的机会。”上汽在汽车界是龙头老大,但属于上海国资委管辖,不属于央企,自然被排除在此联盟之外,更不用说像李书福那样的民营企业了。在计划经济时代,汽车是一类物资,中央管控非常严,不允许随便上汽车项目。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应该有一个开放的体系。
电动车要防止一哄而起。机械部老领导何光远表示,电动汽车热已经堪比1958年的“大跃进”,各地、各个企业都在搞电动汽车,都在不断地上新项目,但是很多企业都是靠购买一些核心零部件进行组装,然后来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并不多。
应该以低速度电动车为重要突破口。陈清泰先生指出,美国早在1998年就在机动车安全法规中增加了电动车标准,助推了低速电动车的发展,现在在山东、浙江等地,二三级城市和城乡交界处悄然兴起了小型四轮低速电动车,这种车有人愿意消费,有人愿意生产,如果正确引导规范就有可能像当年的摩托车,后来的电动自行车一样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然而汽车界一些人认为低速电动车不具备赶超水平,不能允许发展。这样看问题其实又回到一个原点上:中国发展电动车到底为了什么?为了在世界上拿名次?
电的来源也要清洁。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2009年在中国总的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只占整个能源消耗的8.3%,其余的91.7%都还是化石能源。在电的构成中,70%以上都是煤电。电动汽车如果使用煤电来充电,不过是把排气管转移到电厂的烟囱里面,并非没有污染,最理想的应该是采用太阳能、风能来充电,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就更复杂了。
去年科尔尼曾经提交过一份报告,说明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不管是技术,还是投入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距离,实际上“同国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说法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