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媒体评论:汽车消费如何遏制奢靡之风

2012-07-19 15:15:55 中新网

   “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逐步扭转了市场下滑的趋势,止跌企稳,产业运行形势逐步好转。”7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的话给汽车业松了一口气。不过,仔细分析上半年的产销数据,会发现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

   首先是小排量车型市场占有率下滑。数据显示,上半年1.6升及以下的轿车销售367.94万辆,同比增长4.3%,但是增速依然低于轿车的整体增长速度。同时,1.6升及以下的轿车占轿车总量比重为70.3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下降0.4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的处境更加艰难。上半年,在乘用车整体正增长的情况下,自主品牌乘用车仅销售了315.11万辆,同比下降0.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4%,占有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呈现明显的逐月下降趋势,且每月情况均低于上年同期,6月达到上半年的最低点。

   从轿车层面看,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仅销售142.33万辆,同比下降6.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2%,占有率更是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综合竞争力虽有很大提升,但仍与外资品牌有一定的差距。在市场增长相对平稳的情况下,竞争更加激烈。未来两到三年内可能有一半自主品牌不能存活。”中汽协秘书长董扬提醒说。

   在车市整体趋弱的现状下,SUV销量却持续猛增。上半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759.93万辆和761.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7.1%,但SUV产销增速却双双超过30%,远远高于其他品类车型。SUV车型是未来的消费趋势,畅销理所当然。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大排量、大尺寸豪华车型,对于节能环保、解决交通拥堵作用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价格阵营最难撼动的豪华车,价格正大幅降低。上半年,几乎所有豪华车都卷入了价格大战,有的车型最高降价达到30万元。豪华车降价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尤其是加价现象消失,实现了价格与价值的回归。但由于国内比富心理和文化盛行,不少消费者在选择车型时“被豪华”。“国内消费者多数处在显富阶段,面子文化很严重,你有我就得有,导致攀比之风盛行。”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说。

   此外,豪华车维修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质量投诉也大幅增加。在节能环保科技上,虽然有些豪华车品牌已经采用更先进的环保科技,但多数豪华车依然崇尚大排量。竞争手段除了加长与降价之外,其他营销方式可谓乏善可陈,没有多少含金量。

   中高端车型占比在继续增加。数据显示,上半年乘用车产销中,中高端车型的占比继续增长。虽然近些年,一些中高档车型采用怠速启停等各种节能环保技术,但排量较大的产品也不在少数,对能源、交通和环保带来了不利影响。

   当然,上半年车市也有很多亮点。例如豪华车市场加价现象一去不返,有的新车全系标配了怠速启停和能量回收装置;有的品牌推出的混合动力车销量日渐提升;有的大排量发动机在节能环保技术上更加先进。但整体而言,汽车产品结构上移、汽车消费奢靡之风增长、小排量难见起色、自主品牌退守二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市场是上半年车市的主基调。

   7月1日,广州突然实行限购政策,更令中高档及豪华车笑,自主及小排量车哭。北京限购之后,中高端车及豪华车销量猛增,自主车型及小排量车型销量锐减,不少自主品牌逃离北京。可以预计,这种局面将继续在广州乃至其他即将限购的城市上演。

   上述几大问题与国家汽车产业政策背道而驰。在刚刚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国家提出要推广节能汽车。上半年,国家相关部门还拿出60亿元资金补贴节能小排量车。但滑稽的是,政策在引导乘用车向节能、小排量、小型化方向发展,结果却是自主、小排量车、小型车的下滑。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这使得中国的用车环境问题凸显。2011年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全国各大城市乃至一些县城都出现交通拥堵;去年以来热议的PM2.5更受关注。业内认为,限车政策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策制定者可以尝试从根本入手,解决产品结构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小排量车。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低油耗、小排量的小型汽车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欧洲排量在1.0升以下小排量车占汽车总销量的35%左右。日本0.6升以下小排量车的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这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例如对低排量车型实施减税等。

   再如,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政府采购、鼓励研发等方式,帮助自主品牌提升小排量车技术含量。目前,小排量车已经从单纯的排量之争演变为技术含量和品牌之争。传统的低性能小排量车失去政策支持便立即下滑,性能先进的小排量车即使没有补贴扶持,依然能获得不错的业绩。技术含量已经成为小排量车决胜的关键。

   新华信的调查也显示,有38.5%的人是因为安全性不高拒绝小排量车,有30.2%的人因为技术含量低,有36.6%的人因为后排空间小。有33%的人因为外观不够大气,有30%的人因为动力输出小。如果政策支持自主品牌对症下药,提升小排量车在安全、外观、空间、动力等方面的技术含量,目前畸形的车市格局自然会得到改观。(马连华)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