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明起一批新法新规实施 发现汽车缺陷可申请召回

2012-12-31 14:12:52 中新网

   汽车因为设计、制造等原因造成的缺陷,会威胁到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如果汽车存在这些缺陷,厂商将挨上亿美金的巨额罚单。不过,国内有车一族的幸福日子也来了。

   从2013年1月1日(明天)开始,凡是有缺陷的汽车,都要实行召回制度,主管部门甚至可以强制召回。因为我国首次通过立法程序确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从明天开始实施。记者为此特邀市律协常务理事、重庆志同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昊,就市民关注的召回细节进行解读。

    哪些属于召回范围

   陈昊称,根据条例规定,召回的范围是缺陷汽车,并不是针对某一辆车。而是指汽车在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因导致的,在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这些危险往往是潜在的,说不准将在何时爆发,酿成事故。

   陈昊称,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每个零部件都可能成为缺陷的原因之一。只要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都属于召回范围,比如刹车系统、燃油系统的设计缺陷。

   凡是在国内购买的汽车都适用这个条例。但消费者如果是从境外购买车、境内使用就不在此列。

    召回期间损失谁付

   陈昊称,汽车召回是指生产商将其售出的批量汽车召回厂家,由厂家采取统一整改措施消除缺陷,召回处理解决质量缺陷后,车辆归还车主,车主继续使用爱车。

   在召回期间,汽车生产厂家应当提供代步车辆或者赔偿车主相应经济损失,比如运输费用、合理误工费用等。

    如何统计车主数量

   陈昊称,以往只有车管所有车主的信息,但是根据条例规定,凡是购买新车的,生产商家都要将初次购车的车主上报到质监部门登记备案。这样,方便职能部门判断是否需要召回及评估该生产者所制定的召回方案。

   该信息属于公开信息,不过只能基于召回的需要方能申请公开。对于涉及召回之外的其他诉讼活动的动产查询应当遵循现行办法,向公安车辆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而不能向质监部门申请查询。

    如何启动召回程序

    当消费者发现缺陷后,是消费者向4S店申请召回还是通过其他途径?

   陈昊称,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汽车缺陷问题都可以向质量监督部门(即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一般情况下,质监部门在收到缺陷举报后,要立即通知生产商开展调查分析。如果生产商置之不理,质监部门就要启动缺陷调查程序。一旦认定缺陷就要求其召回;如果生产商不召回,就要被强制召回。而且,缺陷汽车拒不召回最高可处货值10%罚款。

   陈昊称,我国虽然实施过汽车召回的部门规章,也召回过部分缺陷汽车。但,此前从没有强制召回的先例。

    召回前出事谁买单

   有质量缺陷的车发生事故,应当先由车主对受害方承担赔偿责任,车主再以产品质量纠纷向销售者或生产者提出索赔。

   如果是召回条例规定的缺陷以外的质量问题,消费者仍然可以维权。陈昊称,车主有权依照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合同约定,要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等相应的法律责任。召回制度是为了解决普遍性汽车质量缺陷问题而制定的,和个体车主维权并行不悖。

   陈昊说,从部门规章上升到行政法规,对生产商的处罚力度也大大提高,厂商拒绝召回除了面临巨额罚款外,或将被吊销生产许可证。这也可视为其后汽车三包问题解决的破冰之举。

    还有这些法规影响我们

    嫌犯自被第一次讯问之日有权委托辩护人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嫌犯自被第一次讯问之日有权委托辩护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防止刑讯逼供,死刑复核更慎重落实“少杀、慎杀”原则。

    小额诉讼案件一审终审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小额诉讼案件实行一审终审不再“跑马拉松”,民事检察监督权扩大至整个民事诉讼领域,恶意诉讼可追究刑责。

    闯交通信号灯一次扣6分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未悬挂或不按规定装号牌、故意遮挡污损号牌等违法行为记分由6分提高到12分,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等违法记分由3分提高到6分。

    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

    电视剧中间不得插播广告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规定,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首席记者 罗彬 实习生袁玉丽)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