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诸多挑战当前 奥迪在华暗藏隐忧?

2014-03-24 14:30:19 中新网
   转眼已是三月,高档车市场似乎正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截止2月底,奥迪全球新车销量超越宝马383辆,实现其高档车市场“登顶”的夙愿。而在其“第二故乡”中国,2月,奥迪的销量同比增长只有6.9%,仅比奥迪全球销量增幅高0.1%,其标志性车型----奥迪A6L的销量被宝马超越近一倍,顾此失彼的奥迪不免让人有些担心。

    随着政府采购政策的变化及连带影响,奥迪在中国市场正面临诸多挑战。

    公车改革影响,奥迪首当其冲

   20多年前,奥迪100作为一汽与大众合作的“筹码”被引入中国市场。此后,奥迪便一发不可收,在公务车领域一路高奏凯歌,并长期雄霸中国高档车市场。

   去年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公车改革。由此,业界内外都认为“势必冲击一些将公务车作为重要市场的车企”。

   “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应该是奥迪。”一位分析人士称:“因为正是大量的高档公务车消费,直接造就了奥迪在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

   虽然,奥迪方面表示,奥迪总销量中,公务车所占比例一直在下降,每年销量的80%是针对私人用户,只有不到20%是公商务用车。但是,外界对此的看法却有所不同,认为奥迪20%的公务车市场对于另外80%的私人用户市场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因此,一旦“官车”的光环消失,曾经被光环“照耀”的私人用户,或许也将另投他处。

    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除去政策环境的改变,来自竞争对手,尤其是宝马的挑战,也让奥迪倍感压力。近年来,宝马凭借其凶猛的产品攻势,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高速增长。今年2月,宝马集团在中国大陆共交付30281辆汽车,相比2013年2月的23449辆,同比大涨近三成。

   在一项“豪华车青睐度调查”中,宝马领先所有其它高档车品牌,夺得最高分8.0分,将仅获7.1分、排名第五的奥迪远远甩开。突出的运动、操控性能,让宝马“运动、高档”的形象深入人心。

   从长远看,品牌粘性度高低将直接决定用户转化率和再购买率。而奥迪目前的短板就是品牌张力的缺陷,由于品牌力相对较弱,奥迪市场占有率已经受到了宝马的强力冲击。随着80、90后消费者成为购车主流,中国富人的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如何真正摘掉“官车”的帽子,怎样让品牌年轻起来?便成了奥迪在守护销量桂冠的同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新能源策略不够坚定,前景堪忧

   如果说,早于宝马入华,让奥迪占尽先机。那么,缺乏新的高销量车型以及对新能源车发展方面缺乏坚定的策略,则让奥迪的未来堪忧,中外媒体的看法大致相同。

   本月,虽然奥迪在日内瓦展出了新奥迪TT,A3的衍生车型也将陆续推出,但真正能够抢夺对手市场份额的车型却没有出现。目前的奥迪A4、A6以及A8等主力车型也到了其产品周期的后半段。

   新能源车方面,官方宣布于2012年底上市的奥迪首款电动车R8e-tron,因迟迟无法解决巡航里程较短和充电时间较长的问题,终止了量产计划。奥迪原研发总监杜翰墨也因此被迫下课,其继任者哈肯贝格在近期的访谈中,也未对奥迪R8E-tron的投产给出时间表。对此,有媒体已经在关注大众集团实际的掌门人皮耶希,对奥迪CEO施泰德到底有多大的耐心。

   相反,宝马则在去年推出了纯电动车i3,碳纤维车身以及3.5万欧元的售价吸引了众多关注,其生产排期已经到今年9月份。显然,奥迪的新能源车策略缺乏坚定性。

   在新能源全面发展的今天,奥迪迟迟没有一个坚定的发展方向。一旦落后于时代的脚步,那将是极其危险的;如若不能及时赶上,或许我们将看见一个汽车界的诺基亚。(郭涛)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