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余昶)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下称中保研)2014年首次发布零整比数据时,在18个车型零整比系数中最高的为奔驰C级,达到1273%。一般来说,海外市场整车零整比在300%左右,然而时间过8年,中国市场汽车零整比依然居高不下,豪华车型更是如此。
6月2日,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中保研在北京召开汽车零整比发布会,发布第12期汽车零整比研究成果,披露100款车型汽车零整比系列指数。具体六个指标分别为:汽车零整比系数、汽车零整比100指数、常用配件负担指数、常用配件负担100指数、前保险杠皮单件零整比及前大灯单件零整比。
中保研介绍,计算零整比所采集的车辆整车销售价格和配件价格,均为截止到2021年3月汽车生产厂商的市场销售指导价。样本车型是由国内保有量较大,上一年度销售数量居前、品牌代表性较高的、常见的100款车型构成。
跳过2020年,新一期汽车零整比数据如何?
数据显示,本期汽车零整比100指数为350.93%,较2019年4月的336.97%呈小幅上升态势,最高值为823.59%,最低值为201.49%,最高值是最低值的4.09倍。
常用配件负担100指数为17.31,较2019年4月的16.16继续呈现小幅上升态势,最高值为36.58,最低值为11.00,最高值是最低值的3.33倍。
具体到车型来看,北京奔驰C级凭借着823.59%的指数,继续成为中国汽车零整比系数样本中的“冠军车型”。排名第二的是华晨宝马X1,零整比系数为747.9%。出人意料的是,东风英菲尼迪Q50L,作为国内二线豪华品牌车型,其零整比竟然达到了732.24%,成为榜单上的第三名。
100款样本车型中,汽车零整比系数最低的车型是2016款比亚迪F3,为201.49%;紧随其后的是五菱宏光和长安CS75,系数值分别为202.46%和208.94%。将车型整车销售指导价格分为五个区间,对比得出30万-50万元区间内车型的均值最高,为557.8%。
自8年前令人咋舌的零整比曝光后,一些车企纷纷下调4S店的售后服务配件价格,从新一期汽车零整比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零配件已经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没有过大的上升空间,但也没有太多的下降空间。
平衡是如何达成的?
“零整比”,顾名思义就是某商品配件与整体销售价格的比值,即市场上一辆车全部零配件的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而利润受到这一系数影响的有两个方面,分别是经销商利润和保险公司的利润。
对于一家经销商来说,收入来源可以分为传统业务板块:汽车销售、售后服务、金融服务。全新业务板块则为出行服务和数据平台服务。
根据德勤发布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前景展望》,目前售后服务收入占比约为7%,利润占比约为25%。可以看到中国市场中汽车维修与零配件交易几乎构成了售后服务的最主要利润来源,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整车零整比居高不下的部分原因。
但是零整比高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不是什么好事,目前车主车险保费是按照上一年的出险次数计算,零部件价格高也就会拉低保险公司的利润。随着去年9月19日车险综合改革实行“降价、增保、提质”车险的保费已经开始出现下滑,三大财险公司中,人保财险车险的保费收入为575亿元,同比下滑6.74%;平安产险的车险保费为426亿元,同比下滑8.8%;太保产险车险保费为219亿元,同比减少7.0%。
保费降低,与之相对的是承保利润降低。大家财险总经理施辉分析车险综合改革给行业带来的影响时表示:“2021年是保费负增长的压力,2022年则是亏损的压力。2021年车险虽然在综改后赔付率上升,但从损益角度看,2020年综改前1-9月保单保费对应的低赔付率的稀释作用不可忽视。2022年损益角度将完全是综改政策落地后的保费,如果按预期赔付率在70%-80%测算,那么费用端的管控压力将加大,特别对经营成本高的中小公司,其财务报表损益受到的冲击将较大。”
一直以来车险是财险公司的“承保利润担当”。可以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保研发布的零整比数据是与经销商对利润进行“拉锯战”。
零整比能不能成为影响消费者买车的因素?
经销商与保险公司的拉锯战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又或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无论哪一方获利,消费者都需要为车辆付出更多的用车成本。
不同汽车品牌、车型之间的维修价格差异较大,尤其是在相同价格区内,各车型间相同部位,相同功能件的价格差异巨大,而配件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维修成本的高低,即使新车价位相同,如果消费者购买了零整比系数较高的车型,就意味着后续使用过程可能需要支付相对较高的维修成本。
除影响维修成本外,车辆零整比还对车险有所影响。车险费率改革后,在计算保费时,车辆零整比加入汽车赔付风险评级所得出的风险系数。
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无论是维修保养还是每年的车险,都是用车成本,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发布零整比系数,可以在一定种程度上揭示汽车产业链定价过程中前端与后端一些相背离的现实,让消费者较为清楚地了解到更换零部件的维修价格和整车价格的关联,进而了解各品牌、各车型之间维修成本的差异,能够在现有条件下更大程度地提升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但是笔者认为,零整比不应当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因素,只有提升汽车维修和零配件市场透明度,给消费者带来更加经济实惠的选择才是中国汽车行业应当去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