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车主的印象中,汽车维修是个“水很深”的行业,维修配件以旧充新、以次充好、谎报用工用料等,成为部分汽修店的“潜规则”。面对汽修“陷阱”,许多消费者因怕烦又难以鉴别,无奈选择忍气吞声。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消保委调处了一起汽修虚假置换零件案,针对汽修店的违法行为该区市场监管局已进行立案查处。
案例回顾
消费者李女士向奉化区消保委投诉,反映她曾在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4s店)对其车辆维修,今年4月通过朋友得知该4s店未进行零件更换,而是将原配件清洗后再装入车内,但收取了配件费用,涉嫌消费欺诈。
接诉后,奉化区消保委立即展开调查,发现4s店提供的相关资料无法与李女士车辆的配件更换信息相匹配。李女士于2021年11月在该店进行车辆维修,维修人员未进行配件更换,12月3日结算时,列出的清单中多了未作更换的8个阀门和8个排气阀,及10%的服务费,争议款项共计821.656元。通过4s店内部调查也发现,给李女士负责汽修的人员确实存在违规操作。4s店欺骗消费者的事实基本成立。
经调解,4s店负责人对李女士表达了歉意,愿意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配件价格与服务费总价格(取整)退一赔三,共计3288元;同时将李女士维修清单上的配件维保期限延长三年,李女士表示认可。
因该4s店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涉嫌违反《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五条第十项的相关规定,在调处过程中奉化区消保委将案情向区市场监管部门作了反映,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事4s店立案调查。
本案金额虽不大,但比较典型,类似虚假置换零配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汽修“潜规则”,长期以来屡禁不止。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汽车维修数据综合应用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于2022年底前建立维修电子数据库,采取类似“透明厨房”、“透明维修”等方式,把4s店维修与监管部门网络连接起来,从根上压缩或禁绝虚假维修等的发生。针对被曝光的4s店,也必须进行严厉的深入查处和打击,让其付出巨大代价。(来源:长三角消保委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