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
当前位置:>>汽车资讯>>资讯>>焦点图

梅赛德斯-奔驰纯电概念车 艺术与技术的巅峰之作

2022-07-04 18:29:09中国质量新闻网

梅赛德斯-奔驰纯电概念车 艺术与技术的巅峰之作

6月30日,在位于北京望京的奔驰大厦,笔者在线对梅赛德斯-奔驰外观设计负责人Robert Lesnik进行了一次“面对面”交流。

托互联网的福,虽然Robert Lesnik远在千里之外,但通过网络仍然实现了无障碍交流,这是梅赛德斯-奔驰全新栏目——“创星说”正式启动的第一站。

当世界第一款电动车由非传统汽车企业交付给用户的时候,它对于传统汽车企业的挑战无疑是全方位的,造出世界第一辆汽车的梅赛德斯-奔驰将以什么姿态迎接这份挑战?

经典传承 缔造辉煌

2020年,梅赛德斯-奔驰VISION AVTR概念车第一次闯进笔者视线的时候,这款灵感来自电影《阿凡达》的纯电动概念车,看上去更像科幻大片里的一个移动的、奇幻的道具。那时,笔者并未意识到:在汽车产业快速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一场设计理念、技术实现突破、引领时代的海啸已经被梅赛德斯-奔驰掀起。


造型灵感来于水滴型的Vision AMG概念车

巨鲸出海,必掀排浪。分别于今年1月4日亮相的梅赛德斯-奔驰Vision EQXX概念车、今年5月20日亮相的Vision AMG概念车,如浪涌一般带给人们一波又一波的惊艳!


更具运动感的VISION EQXX概念车

流畅优美的车身线条,少之又少的闭合件和接缝,造就了Vision AMG概念车的光滑车身。后窗和侧窗喷涂与车身同色的Alubeam银色,使得Vision AMG概念车拥有浑然一体、形同雕塑般的外观设计。

面对如此炫酷的纯电概念车,笔者不禁问梅赛德斯-奔驰外观设计负责人Robert Lesnik:“就造型而言,电动化汽车与燃油车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Robert Lesnik很轻松地微笑着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家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梅赛德斯-奔驰电动化的产品,这些产品和我们过去几十年设计的燃油车确实存在着很多不同地方。比如,纯电动车没有了发动机,汽车不需要后部的排气管。但是,排气管设计是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经典传承,或者说是基因的一部分。我们会用数字化的方式,完美地将梅赛德斯-奔驰的基因继承下去。”


Vision AMG数字尾灯令人联想起强大发动机的轰鸣

Robert Lesnik的手指在电脑上一划拉,Vision AMG抢眼的红色尾灯展现在笔者的面前,他说:“燃油车AMG搭载的是非常强大的发动机,在造型方面我们搭配了非常引人瞩目的排气管。现在Vision AMG概念车没有了发动机后,我们采用的尾部数字灯像排气管一样闪烁着炫酷的光芒。”

Robert Lesnik颇为自信地说:“实际上,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对于设计师来说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至少在接下来10年的时间当中,我们会看到燃油车和电动车保持着共存。对设计师来说,就要做到同样的事物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加以诠释,而用数字灯保持汽车尾部排气管的力量感,这是一个很好的差异化表现形式。”


等线灯让AMG依然保持梅赛德斯-奔驰豪华的脸

Robert Lesnik在电脑上又将Vision AMG车身调到正面,继续说:“‘感性·纯粹’是梅赛德斯-奔驰设计理念的核心。很多电动车因为没有了发动机,车前脸取消了隔栅的设计,但是,我们仍然保持车前脸的设计。在接下来的2到3年的时间当中,如何做好前脸的设计,将是我们在设计上重点发力的方向,到量产的时候,它的前脸肯定会是一个典型的梅赛德斯-奔驰的前脸。

另外,根据AMG这款车的性格,在设计中我们更加注重它各个曲面的呈现效果,让它体现出来更好的雕塑感。包括对它的线条的处理,我们都在努力追求这款车的造型符合梅赛德斯-奔驰‘感性·纯粹’的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


极简的曲线勾勒出AMG猎豹的侧影

Vision AMG概念车拥有动感非凡的车身比例,梅赛德斯-奔驰设计团队在设计之初便将车身的技术架构纳入了考量。长轴距、短前悬、俯冲姿态的A柱、经空气动力学优化的长后悬,以及宽大的外扩轮拱和尾部肌肉感十足的车肩,都是以“感性·纯粹”的设计语言造就出的个性独特的跑车设计元素。

波诡云谲中 梅赛德斯-奔驰挑战的是自己


VISION EQXX概念车长旅挑战续航1202公里

有人总结纯电动车用户的六大焦虑,“续航里程”位列第一。2022年6月23日,继4月完成从斯图加特到法国卡西斯1次充电续航1,008公里的能效之旅之后,VISION EQXX概念车再次以单次充电,成功挑战从斯图加特至英国银石赛道的长途之旅。在长达1,202公里的真实交通中,面对拥堵路况与夏季高温天气,VISION EQXX概念车以平均百公里8.3千瓦时的超低能耗,再次刷新自我能效纪录,进一步展示出梅赛德斯-奔驰卓越的能效创新。


VISION EQXX 传递更多的年轻气息

与Vision AMG概念车相比,VISION EQXX传递出更多的、青春的气息。优雅的驾驶舱与流线型的整体造型融为一体,并与低俯的车身轮廓完美融合。

VISION EQXX车身采用了引人瞩目银色外观,俯瞰之下,车顶恰似光滑的温室圆顶,像水滴一样优雅地流向车尾。可伸缩的后扩散器收起后,无缝地融入车身,保证了车身尾部的平衡、比例以及轻量化的美感。


前脸在阳光下“星徽”熠熠

前脸的亮黑色封闭式格栅点缀醒目的玫瑰金饰件,其上方的灯带与包含星徽外型元件的节能大灯自然融合,与前保险杠上的2D星徽图案交相呼应,共同彰显梅赛德斯-奔驰车型未来设计构想。


极度倾斜的车尾造型使VISION EQXX获得优秀的风阻系数

从车顶俯视,能清晰看出车顶向尾部逐渐收窄,线条流畅地向后方延伸至与后扰流板衔接,在视觉上呈现出令人着迷的水滴形状,同时兼具卓越空气动力学表现,与VISION EQXX概念车的车尾设计一脉相承。如此光滑感性的曲面和线条清晰的型格也是奔驰标志性的设计语言,近乎完美的比例和锐利而轮廓鲜明的“鲨鱼鼻”造型则进一步令造型瞩目非凡。


“鸭尾”设计让VISION EQXX 在动感与稳健中找到平衡

车尾造型极度倾斜,并集成主动式尾翼,不仅使得车的侧身视觉效果更为修长,更优化了空气动力学表现。贯穿式尾灯如同一条精致切割的光带,横亘环绕于车辆尾部,将不同的光学元件容纳其中,流光溢彩之感与大尺寸的黑色AMG标识构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单次充电成功挑战真实交通1,202公里的VISION EQXX概念车,无疑是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历史上能效最优的车型。这个业绩的取得受益于VISION EQXX概念车前沿的动力系统、轻量化工程技术和大量可循环再生材料,突破了技术壁垒,将风阻系数降低至0.17!

单次充电成功挑战1200公里,这确实是令人瞩目的成绩,Robert Lesnik向我们谈起梅赛德斯-奔驰车百年来对降低风阻的追求时,自信地说:“实际上,VISION EQXX将为从明年开始陆续问世的电动车指明方向,比方说我们认为如果要实现一个越来越强的续航里程,它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去携带越来越大的电池。比方说把150千瓦电池带在车上,电池越大车越重,这样整个车的行驶效率就会下降。

而大家看一下 VISIONEQXX,可能大家现在还没有能够去看到实车,其实这款车并不是太大。视觉上,它的车身是有一种非常狭长、流畅的感觉,而它拥有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也非常好。而且它的轮胎是一个比较窄的轮胎,这使得它在公路上行驶的时候,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气动效果。

我们的外观设计既要满足梅赛德斯-奔驰‘感性·纯粹’的设计理念美学的要求,更要兼顾技术、工业生产和实际效果的要求。VISION EQXX设计要考虑重点的要求的效率:一次充电能够支持尽可能长的续航里程。因此,我们不会单纯地只考虑美观的因素,对于我们来说是始终要把美观和技术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一种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每一个美观设计细节的背后,都有其作用于豪华品牌的价值,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两年前,当时全世界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最优秀的车型是我们的A级轿车,它的风阻系数达到了0.22。在中国我们提供的是长轴距的版本,把它的标准轴距加长了6毫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卓越的空气动力学的表现并不是我们刚刚发明出来的,它始终是梅赛德斯-奔驰电动汽车的组成部分。

包括我们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我们的很多车型在同级当中,在空气动力学性能方面都做到了最佳之一,有些车型甚至做到了最佳。

后来大家也知道梅赛德斯-奔驰EQS问世时,又把风阻系数降到了0.2,所以优异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是我们始终具备的、能力的一部分。

上个世纪30年代,我们就有一些速度非常快的车,比方说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能够达到400公里/小时这样一个速度,这几乎是100年前的事。从100年前到现在,我们在概念车、研究车方面不断地推陈出新,这始终也是我们的传统的一部分。

每一个豪车品牌都要具备它自身独有的、美学上的灵魂,也就是这个品牌的独一无二的美学上的主张。在梅赛德斯-奔驰,我们将之称为‘感性·纯粹’。我们的豪华电动轿车在外观设计上同样秉承这样的理念,Vision AMG、VISION EQXX的造型都是没有任何多余的线条,而且几乎是没有一个线条是可以分割的。车身的整体雕塑感非常强,且比例非常精美。”

笔者注意到,Robert Lesnik多次用“雕塑感”来谈梅赛德斯-奔驰电动概念车设计核心诉求。人们把极具美感的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不错,Vision AMG、VISION EQXX概念车的造型,正是雕塑感与技术完美融合的巅峰之作。(曹璞)

(注:图片均为奔驰官方提供)

(责任编辑:崔立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