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
当前位置:>>汽车资讯>>新闻>>焦点新闻

为“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战略发展持续赋能 宝马再度蝉联多项雇主品牌大奖

2023-01-18 20:27:01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温禾)2022年,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发展需求,助力 “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企业发展方向,宝马在华企业(宝马中国、华晨宝马)凭借卓越的人才战略、实践以及多元包容的组织文化,在雇主品牌领域收获十余项殊荣。宝马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长期基石,公司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创新精神贯穿至人才战略的各个层面,实现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加速赋能公司业务的长期发展。

在雇主品牌领域,宝马连续多年荣获由智联招聘评出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和“最受女性关注雇主”大奖,并再度斩获权威组织——全球杰出雇主调研机构(Top Employers Institute)授予的 “中国杰出雇主2023”认证, 更将领英LinkedIn颁发的“全球吸引力雇主”、猎聘颁发的“2022年度非凡雇主”、前程无忧颁发的“2022中国典范雇主”以及BOSS 直聘的“王者之舟 • 最爱人才雇主奖”多项大奖收入囊中。此外,宝马也凭借多年在数字化创新领域的探索获得越来越多数字人才的认可,荣膺 “拉勾智能创新TOP雇主”和脉脉评出的“年度卓越雇主”,以及颇受年轻一代青睐的如“Lockin 最具影响力海外雇主品牌”、“牛客 2022 NFUTURE大学生最喜爱雇主” 、“实习僧2022最爱雇主”等奖项,再次印证了宝马在年轻一代和数字人才中的影响力。

随着“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战略的深入,宝马集团在中国全面推进数字化变革与创新,已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建立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和数字化体系。目前约有3200名员工从事数字化创新相关工作,持续为宝马集团在中国的数字化发展创造推动力。在行业转型和数字化变革的新时代,宝马全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以开放包容、引领成长的企业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才加入。

人才培养向数字化转型,灵活应对未来变化

展望未来,宝马愈加强调对员工与领导者赋能,不仅设计引领未来的全新领导力模型及应用,并优先培养员工面向未来的职业技能,公司围绕数字化变革需求,创新性地在企业内部搭建 “敏捷联盟”——一个以学习、分享和成长为主旨的平台,通过定期打通业务领域和贯穿地域的方式共享信息,使员工全面了解公司各项数字化进程和最新可转化应用的技术工具,提升数字领域专业技能。同时,为了保证专业人才职业路径的可持续发展,公司还提供职业发展的双通道,既可以选择在管理路径上通过带领团队创造价值,也可以凭借专业领域的探索在专家路径上得到发展。

在宝马,员工培训也可以生动有趣。公司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引入了更多贴近生产的数字化培训方式,如增强现实场景的AR机器人技术、全模拟环境的VR焊接技术、数字建模的快速成型制造技术,虚拟空间生产线搭建的自动控制技术等,让看似虚无缥缈的数字化真正落地。在为学员提供有趣的沉浸式培训体验的同时,也为培训师提供灵活、安全、可定制的培训手段。

吸引年轻人才,积蓄未来企业可持续力量

新一代年轻人才有着更多个性化表达,他们期望尊重、包容的企业文化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宝马为年轻人才积极搭建能力进阶式发展的平台,在给年轻人提供机会的同时,也为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如宝马英才发展计划,涵盖管培生、校园招聘、实习生三大类,分别针对优秀的海外人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中专学生以及在校大学生提供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机遇。更有高管通过公益培训形式,从不同维度帮助年轻人才培养择业观,激发职场发展内驱力。宝马将通过进一步与高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创新和富有活力的青年人才加入,打造未来更加丰富的数字化生态,驱动宝马在中国的数字化创新。

此外,锐意进取的宝马还通过多种创新形式吸引追潮的年轻人,探索职场多元宇宙:在针对青年学子的嘉年华活动上通过“虚拟Avatar+沉浸式游戏化体验”将元宇宙概念联接校园;通过发起 BMW英雄联盟手游挑战赛集结50支战队,让更多年轻人和BMW品牌产生共鸣;连续举办两年的“黑客松”在线编程大赛集聚近千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多伦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海内外顶尖学府的年轻极客,结合产品孵化的代码编程,为宝马的工业数字化未来带来了更多新鲜的启发。

激情与热爱是宝马雇主品牌的灵魂与精神内核,在不同的时代里,宝马始终吸引并培养内心有力量、有热爱和激情的人才,助力公司未来发展。在“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集团目标指引下,宝马作为优秀雇主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不断优化升级、开创新思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让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贡献力量。(文中图片来源于企业提供)

(责任编辑:闫冬)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