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在我们向西方输出中国的产品、生活方式、文化的同时,也在接纳西方的文化,并将其融入生活。——作者题记
8月1日,穿山破雾,笔者跟随“2023BMW中国文化之旅”来到中国古老的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
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这里,宋代时期是“东方第一大港口”,也是当时中国出海的四大港口之一;这里,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个,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这里,不足千万人口的城市,却有55个民族共享同一片蓝天、同一块土地。
中外文化融合之城
据载,泉州建制始于周秦,宋元时期泉州就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繁荣的贸易使这里多种文化并存,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大量遗迹,使泉州成为多元文化融洽交汇、和平共荣的载体。其中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唯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广受台胞和海外侨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作为历史上繁荣的港口城市,泉州依然保持着浓浓的本土文化,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地区。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等被称为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其中作为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泉州具有薪传不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化腐朽为神奇的木雕。曹璞/摄
泉州非遗博物馆,集中了泉州非遗经典作品,现场展示非遗技术。在木偶戏工作台前,华晨宝马总裁兼CEO戴鹤轩博士兴致勃勃地玩起木偶“关公战秦琼”。
泉州仍然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海内外的有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和中国一绝“提线木偶”。
曹璞/摄
在厦门,爱国华侨陈嘉庚纪念馆里,有一条长50米的门廊,两厢墙上镌刻着40幅青石浮雕,这些浮雕仿佛立体的连环画,收入中国古今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这些浮雕就来自泉州市惠安县。如今,惠安石雕已经从青石板原色发展到彩色石雕。
曹璞/摄
看,这位传人正在青石板上创作徐悲鸿的奔马图,细腻再现水墨画风格。
妈妈一身旗袍装,儿子认真学习藤编技艺。曹璞/摄
多姿不过鼓浪屿的风情
鼓浪屿,与台湾隔海相望。因为椰影掩映着的西洋建筑,夕阳里每每传来的钢琴声,炊烟与墓地相伴的生死相依,星光月下幽长的巷子……鼓浪屿便成为惟一的、令人向往的、来了就想住下的存在。
曹璞/摄
“鼓浪屿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一起在鼓浪屿散步的工作人员说,“但鼓浪屿又是东方人眼里的西方。随着海洋贸易的繁荣,早在明清代便有很多闽南人到东南亚做生意,因此厦门地区是有名的侨乡,而中国人‘落叶归根’的观念,使得很多华侨在晚年的时候又回到了故乡。”
“他们的回归,带来了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比如,与发达的闽南音乐不同,鼓浪屿很早就几乎家家有钢琴,著名的钢琴家殷承宗就出生在鼓浪屿。”
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华侨的回归使鼓浪屿的建筑具有了欧式风格,不仅有卫生间,还有德国产的独立浴缸。但是,建筑内部结构依然保留中国人的居住理念,东西厢的设计,在很多西方人看来不是他们的建筑结构。因此,这些在我们看来西方的建筑,西方人却说这不是他们的,是东方的。”
曹璞/摄
珠绣,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一些华侨便从海外带回由玻璃珠点缀的绣花拖鞋,手艺人从中受到启发,设法从日本、南洋一带捎回玻璃珠子,然后尝试在鞋面上绣出各种花鸟图案,至今有百余年的历史,成为我国四大名绣“粤绣”的重要分支。我们来到鼓浪屿美院,在传承人谢丽瑜女士的指导下一针一线地体验这传统技艺的魅力。
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截至今年,“BMW中国文化之旅”已经走过17个年头,华晨宝马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遴选资助福建传统手工艺者进入‘BMW中国文化之旅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大赛’,此次福建探访活动将遴选资助来自福建省的大漆、瓷器、竹编、纸、布类的传统手工艺者,进入以‘循环经济视野下的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为主题的“BMW中国文化之旅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大赛”复赛。他们与年轻设计师跨界连接,开发设计融合循环设计理念且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创品。”
据悉,大赛由宝马中国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通过“政、企、学、研”的社会协作模式,创新赋能传统手工艺人,激发其文化创造力,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助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曹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