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
当前位置:>>汽车资讯>>资讯>>焦点资讯

Honda携多领域产品连续7届参展进口博览会

2024-11-06 16:23:18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4年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Honda连续7届参加。作为覆盖多领域产品的移动出行公司,Honda此次携旗下汽车、摩托车、船外机等多领域产品参展,为顾客提供丰富多元的自由移动出行体验。

多领域加速电动化转型

Honda全新电动品牌“烨”品牌三款车型“烨 S7”“烨 P7”“烨 GT CONCEPT”惊艳亮相。“烨”品牌搭载全新一代纯电动车专属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Architecture W),提供“更好开”“更有趣”“更有范”的全新价值体验。“更好开”代表激情畅快的驾驶乐趣。“烨”品牌承袭 Honda 的运动基因,采用全新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将电动驾趣进一步升华。“更有趣”代表富有“生命力”的智能空间。“烨”品牌以主动 AI 智能赋予汽车“生命力”,带来富有情感与活力的智慧体验,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沉浸式移动出行空间。“更有范”代表“一触未来”的设计语言。“烨”品牌具有“未来感”与“突进感”,融合激情与智慧,以独具魅力的设计美学激发情绪、激荡人心。

“烨”品牌展现 Honda 强化中国研发能力的实力。“烨”品牌以中国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由中国年轻的研发团队自主设计,不仅承袭了 Honda 的造车理念,并且集结了中国技术和优势资源,高维融合了 Honda 最新技术,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全新价值体验。

“烨”品牌展现 Honda 全面拥抱中国科技。“烨”品牌的产品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华为光场屏、航盛生命感数字座舱、科大讯飞语音等中国顶级供应商产品和技术。

“烨”品牌将在全新的新能源工厂生产。Honda率先在中国建设全新的两个新能源工厂。东风Honda新能源工厂已于2024年10月正式投产,通过大量导入自动化、数字化等工艺,采用三维智慧生态空间、双螺旋碳中和循环体系、一体化 SMART 订单式产销建设创新,成为“智能、绿色、高效”的新一代电动车工厂。广汽Honda新能源工厂以“和谐、绿色、零碳”为理念,通过全流程的深度管控,实现杰出的节能环保水平。

Honda“e:PHEV 强电智混”双电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通过搭载大容量电池,实现全场景纯电行驶,带来平顺安静的驾驶体验,进一步提高了燃油经济性。“e:PHEV 强电智混”技术具有多个特点:双电机驱动单元“高功率、响应快”;配备大容量电池,长续航更可靠;“EV 模式”“混动模式”“发动机模式”三模式智能切换更高效。

锂电池通用发动机eGX是由Honda全新开发,实现了尾气零排放。eGX标配的快速充电器可支持快速充电,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电机和电池组的高密封性有效提高防尘,防水性能,适用于野外矿山等恶劣环境作业。

Honda希望与地球和谐共存,积极构筑“资源可循环”体系,在开采和处理过程中,减少地球有限资源消耗,持续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陆地和海洋,提供自由移动的喜悦

摩托车领域,Honda一直致力于为中国顾客带来更高价值、更多乐趣的移动产品及体验,让每一位摩托车爱好者享受自由移动的乐趣。

本届进博会展示了“Honda E-Clutch”电控离合器技术以及搭载该新技术的两款车型:CB650R、CBR650R。两款车型都具备更加有魅力的外观设计,可轻松达到高转速的动力单元。同台展出的还有具有“城市冒险”世界观的中排量踏板车 ADV350,预计2025年春季引进最新款车型。

Honda首款采用V型8 缸350马力发动机的旗舰船外机BF350再次亮相进口博览会。动力方面,BF350采用V8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350马力,动力强劲;造型方面,沿袭本田船外机的“人与自然一体感”设计理念,造型简洁清爽而又时尚潮流,具有旗舰机型特有的上乘质感;性能方面,扩充船舶操控支持功能,提高驾驶期间乃至停泊和存放时的便利性,使航行更加平稳舒适。BF350兼具品质感和强劲的动力性能,满足海上大型游艇休闲需求,让驾驶员及乘船人员真正享受到巡航的乐趣。

扎根中国,积极开展社会贡献活动

Honda秉承扎根中国、深耕中国的信念,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回馈中国社会的厚爱,努力成为“被中国社会期待存在的企业”。

Honda在华关联企业植树活动:植树项目是一项长期公益环保行动,自2008年起在内蒙古地区已开展17年,累计投入资金6500万元,共栽植苗木约207万株,总绿化面积达23500亩,为当地带来绿色生机。

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大赛宗旨是“提高公众节能环保意识,体验动手创造乐趣”。参赛人员通过比赛,共享 Honda 长期倡导的环保理念及挑战精神,演绎节能对地球环保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