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消费指南资讯
当前位置:>>消费指南资讯>>食品安全

食品生产许可:从源头确保质量安全

2021-06-23 17:42:27中国质量新闻网

曾经,食品外包装上的蓝色“QS”标志被认为是食品安全的象征。而有细心的消费者注意到,近几年食品外包装上的“QS”标志已被“SC”开头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所取代。“标志没了,这些食品能保证质量安全吗?”

当然能!自2015年10月1日起,新的《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同步实施。根据规定,食品(含食品添加剂,下同)生产实行许可制度,对每一家符合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发放一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记载生产的食品类别和品种明细。食品生产企业应在食品包装或标签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不再标注“QS”标志。

在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下,实施食品生产许可,以督促生产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环境、卫生保障能力,提升装备、设施水平,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细化许可类别 

增强主体责任意识

“民以食为天”。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对每一个消费者都至关重要。

作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从源头抓质量的长效机制,通过食品生产“事前”把关,增强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从源头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据介绍,《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明确了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类别,按照食品风险水平、技术含量高低、行业规范程度、检验和监管难易程度等情况,制定了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对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以及其他食品等,实施分类生产许可。

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首先是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强化了企业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要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知识,增强企业人员的守法意识。通过食品生产许可,督促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立食品安全岗位,配备食品安全人员,保证食品安全;督促企业加强食品生产原辅料供应商的审核,加强产品的储存管理;督促企业规范生产过程管理,做好关键点控制,持续保持生产安全食品的能力;督促企业配备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对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检测,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严把审查关 

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可口的蛋糕、甜美的糖果、营养丰富的乳制品……每一天,各种安全、健康的食品都在不断满足着人们的多种生活需求,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美好的品食体验。消费者身边这些品种多样、味美质优的食品,其生产的质量安全怎样来保障?

据介绍,每一个食品生产企业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许可审查,才能获得食品生产资格。市场监管部门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及相关细则,对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企业进行严格的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从源头开始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材料审查 主要是对申请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完整性、规范性、符合性进行严格审查。申请材料的审查主要包括: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营业执照复印件、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工艺设备布局图、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图、食品生产主要设备设施清单、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目录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等。

现场核查 主要是以申请材料与实际状况的一致性、合规性为主要审查内容。一致性主要指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否与现场一致;合规性主要指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人员管理、管理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以及按规定需要查验的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在生产场所方面,核查申请企业提交的材料是否与现场一致,其生产场所周边和厂区环境、布局和各功能区划分、厂房及生产车间相关材质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比如,生产场所要保持环境整洁,周围无虫害大量孳生,无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厂区布局合理,各功能区划分明显,生活区与生产区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防止交叉污染;生产车间顶棚、墙壁和地面应采用无毒、无味、防渗透、防霉、不易破损脱落的材料建造,易于清洁;门窗应当闭合严密,不透水、不变形,并有防止虫害侵入的措施等。

在设备设施方面,核查生产设备设施清单是否与现场一致,生产设备设施材质、性能等是否符合规定并满足生产需要;自行对原辅料及出厂产品进行检验的,检验设备性能和精度是否满足检验需要。如:配备与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当满足生产加工的要求;生产设备清洁卫生,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器具材质应当无毒、无味、抗腐蚀、不易脱落,表面光滑、无吸收性,易于清洁保养和消毒;检验室应当布局合理,检验设备的数量、性能、精度应当满足相应的检验需求。

在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方面,核查设备布局图和工艺流程图是否与现场一致,设备布局、工艺流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能防止交叉污染。实施复配食品添加剂现场核查时,根据复配食品添加剂品种特点,核查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组成、有害物质及致病菌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在人员管理方面,核查是否配备了申请材料所列明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建立了生产相关岗位的培训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人员是否取得了健康证明等。

在管理制度方面,核查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记录、食品安全自查、不安全食品召回、不合格品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审查细则规定的其他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

在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方面,根据食品、食品添加剂所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标准及细则规定,核查试制食品检验项目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及相关规定。

据了解,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严格食品生产许可,严格开展监督检查,保障食品安全。 

放管相结合 

监管中为企业服务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不断推进食品生产许可流程简化优化和服务方式创新,在严格生产许可审查、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以“放管结合、方便企业、从严监管”为原则,对以往食品生产许可制度与《食品安全法》不相符合、与现有监管体制不相适应的地方作了调整,优化生产许可程序,为更多生产企业提供便利服务,引导生产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依法按标准来生产食品。主要体现为“五取消”、“四调整”、“四加强”——

“五取消”

1.取消部分前置审批材料核查——新《办法》对生产许可申请需要提交的材料重新作了梳理,凡是与许可事项没有直接关系的一律取消前置审批材料核查。

2.取消许可检验机构指定——申请人可自行检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对其产品进行检验。

3.取消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收费——市场监管部门在接受企业生产许可(换证)申请、实施生产许可审查、产品检验审查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4.取消委托加工备案——食品生产委托双方只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真实标注委托方和被委托方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以及被委托方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等信息即可。

5.取消企业年检和年度报告制度——不再要求其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年检和生产许可年度自查报告。

“四调整”

1.调整食品生产许可主体——实行一企一证,对每一家符合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发放一张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多类别食品的,在生产许可证书中逐一注明。

2.调整许可证书有效期限——将食品生产许可证书由原来的3年有效期限延长至5年。

3.调整现场核查内容——获证企业在许可食品类别范围内增加生产新的食品品种明细,不再进行许可现场核查;申请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在产品注册时经过现场核查的,可不再进行现场核查。增加新的食品类别,保健食品企业变更原料前处理、提取等受托企业的,许可审批机关仅对其生产工艺、生产场所及设备设施等进行现场补充核查。

4.调整审批权限——除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食品由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生产许可审查外,其余食品的生产许可审批权限可以下放到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四加强”

1.加强许可档案管理——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完善食品生产许可档案,详细记录食品生产者许可信息及生产的食品品种、日常监督管理机构、日常监督管理人员等内容。

2.加强证后监督检查——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公布监督检查结果,并记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3.加强审查员队伍管理——食品生产许可审查人员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注册、统一发证、统一管理。严肃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工作纪律,加强审查人员考核管理,建立申请人评议制度,强化内部督查和社会监督。

4.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生产许可信息化系统,鼓励各地探索实行网络申请、受理、审批、发证,推行电子证书,提高食品生产许可的信息化、透明化、规范化水平。

市场监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严把生产许可关,从源头开始保障质量安全,才能满足消费者对“品质消费”的需求,以安全的食品、丰富的品种,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满足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王海琳)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