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消费指南资讯
当前位置:>>消费指南资讯>>专家解答

关于维生素C的7个疑问

2021-06-29 17:24:40中国质量新闻网

使用维生素C对患者病情恢复有帮助吗?

有可能。如果一个人长期维生素C供应不足(比如经常吃盒饭、外卖、方便食品这种情况),或因为生理原因增加了维生素C的消耗量(比如感染、烧伤、应激等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制剂是有益的。

一些患者住院时处于食欲不振状态,不能从膳食中得到足够的维生素C,此时治疗过程中适度补充对于疾病康复是有益无害的。

维生素C能帮助预防病毒性肺炎吗?

病毒感染者补充维生素C有益,不等于在果蔬摄入充足的情况下再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能有效预防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研究证据。

预防和治疗并不是一回事,患病者和健康人的生理状态不一样,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未感染病毒的人没必要为了预防生病而吃大剂量维生素C,只要保证日常膳食供应充足就行。

要知道,治疗用的维生素C服用量,通常是几百毫克到几千毫克,而日常膳食的推荐量只有100毫克,即便是孕产妇,服用推荐量也不到200毫克。

片剂或保健品能替代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吗?

对没有患病的人来说,最好的维生素C来源自然是天然果蔬,它们没有维生素C过量的风险。相反,很多人日常膳食的果蔬供应不足或烹调不合理,摄入量达不到有关健康推荐量的情况是很常见的。

维生素C片剂只有这一种营养成分,而果蔬中除了维生素C还有其他多种营养保健成分。所以,维生素C片只能预防缺乏,却不能完全替代果蔬中的健康成分。在不妨碍消化吸收和其他食物摄入的前提下,充足吃果蔬是最好的选择。

进口或价格高的维生素C更好吗?

其实无所谓是否进口,也无所谓是否高价格,关键是看剂量,看是否符合个人的需求。

实际上,全世界90%以上的维生素C都是我国生产的,国外很多国家都是从中国进口维生素C原料,添加辅助原料后做成不同口味、不同配方、不同片剂类型的产品。

当然,不同产品的消费属性还是有差异的。普通小药片只有维生素C和少量淀粉/糊精等(便于成型压片),咀嚼片需要加有咀嚼性的配料,并添加甜味剂、柠檬酸、香精等,这样的产品同时就具备了糖果的消费价值。如果做成泡腾片,加了速溶起泡的成分,加了糖、酸和香精,就同时具备了甜饮料的消费价值。不过,这些和维生素C本身的价值并无直接关系。

纯天然维生素C比化学合成的有益健康吗?

目前市场上的维生素C,几乎都是用淀粉类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制取的。在遵医嘱适量服用的情况下,发酵生产的合格维生素C不存在有毒成分残留的风险,只要不过量服用就是安全的。而且,实际上几乎没有人用天然果蔬来提取维生素C,由于维生素C在天然食物中含量较低(1公斤果蔬中只有10毫克到1000毫克维生素C),果蔬原料难以储存并且容易腐烂,提取分离成本过高,过程中得到的低浓度维生素C又极易氧化分解,因而所谓天然提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当然,含维生素C的纯天然产品也有,如各种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冻干粉,它们既含有维生素C,又含有其他多种营养和保健成分。但这些产品中的维生素C没有分离提取,其健康优势是果蔬中其他成分协同作用的效果,和维生素C本身是否“纯天然”无关。

市面上一些号称“纯天然”的维生素C产品,大部分也不是纯的果蔬冻干粉。它们的主料还是发酵生产出来的维生素C,加上少量的果蔬冻干粉,再添加颜色、风味、口感方面的配料制成的,但这些配料大部分没有营养价值。

生素C药片可以和饭菜或补铁、补钙的产品一起吃吗?

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非常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什么时候吃都可以。

如果和饭菜一起吃,它还有帮助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品中的铁)吸收的作用,所以医生往往让贫血患者补充维生素C。因为它的酸性,也有利于碳酸钙类钙片的分解吸收。配点甜味水果或酸奶一起吃,也是没问题的。

吃水果补充维生素C比吃蔬菜更好吗?

吃水果不需要加热,维生素C没有损失,这是对的。不过,日常吃的大部分水果维生素C含量偏低,如苹果、梨、桃、葡萄、香蕉等,维生素C含量不超过10毫克/100克,甚至更低,无法保障一天中人体所需维生素C的摄入量。柑橘类(柚子、橙子、柑子、橘子、金桔、柠檬等)、莓类和浆果(草莓、蓝莓、蔓越莓、桑葚等)维生素C含量多一些,最高的是鲜枣、猕猴桃。

所以,大部分维生素C还是来源于蔬菜。蔬菜烹调之后会降低维生素C含量,但如果加热时间不长,就能保留一半甚至更多。例如,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和橘子相当,对北方人而言,一年中吃的白菜要比橘子多,而小白菜、油菜(包括油菜苔、菜心、鸡毛菜等)的维生素C含量比白菜还要高。

(责任编辑:王海琳)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