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消费指南资讯
当前位置:>>消费指南资讯>>购买提示

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发布

2023-02-01 12:25:53中国质量报

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发布

“价格刺客”“菜刀不能拍蒜”等上榜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1月3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共同公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2022年夏,“雪糕刺客”一词走热。消费者用其来形容一些高价雪糕平时“藏”在冰柜里,待结账时才发现其价格高得超出预期,感觉被“宰了一刀”。此后在社交平台,还出现了“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这反映出消费者对一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的讽刺,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存在未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价签不规范等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满情绪。

舆论认为,“价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规范标价等各种手段,将一些高价商品伪装成普通商品,从而“套路”消费者买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价格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022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要求,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此规定被誉为可有力回击“价格刺客”的“价格卫士”。

2022年7月,知名老字号品牌张小泉因“消费者投诉菜刀拍蒜断裂”引发舆论热议。“拍蒜”本是公众做饭最常见的场景之一,张小泉作为以传统刀具闻名的老字号,客服一句“不建议使用这种菜刀拍大蒜、拍黄瓜”,让消费者无法理解。

“不能拍蒜的菜刀还算菜刀吗”的质疑声之下,是人们对张小泉没有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批评。该事件也暴露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之下,一些商家强推性价比畸低的产品,再通过所谓“消费者教育”完成收割闭环,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又有苦说不出的行业痛点。

此次公布的热点还包括: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

2022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一些消费者发现自己在餐厅花大价钱消费的菜肴,在超市的冷柜中可能只需要1/3的花费。还有一些消费者在消费后发现餐厅菜品是用预制菜制作的,感觉受到了欺骗,认为其奔着“现做餐品的烟火气”而来的消费初衷落了空。目前,尚无哪家餐厅主动在就餐前告知消费者其使用预制菜。

中消协指出,对于预制菜,消费者的争议之声日益上涨,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当前消费者在餐饮选择上追求高效便捷的同时,愈发重视安全和营养,而预制菜却屡被曝出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口味欠佳、标识信息标注不全等问题;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餐饮商户或有意或无意地隐瞒了餐品由预制菜制作的情况,导致希望品尝厨师现炒餐品的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

对此,中消协认为,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探索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共同研究制定预制菜相关标准,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使用预制菜的餐饮企业也要做好告知工作,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还显示,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知网涉垄断被罚事件警示平台发展不可忽视消费者权益……

中消协呼吁,希望通过对这些热点舆情的深入解析,引起社会各界对消费维权问题的关注,促进各方更好地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助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