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在业绩、规模和品牌上成为国内一流投行,做投行未来的行业领袖。”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在2006年的时候提到投行的战略目标时这样表示,此番雄心壮志在今年获得印证。
平安证券独领风骚
无论从发行数量还是承销费用来看,平安证券无疑都是今年的最大赢家,甚至“超车”与其定位相似的国信证券。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平安证券首发承销家数达到34家,IPO保荐承销收入达到16.6亿元,高居榜首,市场份额也一跃蹿升至12%,当之无愧成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草根券商”典型。
与中金、中信等资源优势显著的传统大行相比,“草根券商”们普遍缺乏深厚的股东背景,市场化程度较高是其基本共性。
“薛总意识到平安投行在政府资源、运作大项目、高端客户方面优势上无法与中金等投行相比,但他认为,平安投行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是足以弥补这些先天不足的。”平安证券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坚持服务于具备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是平安投行业务的成功秘诀之一。
除了立足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诸如平安这样的券商还拥有一个稳定高效的投行团队。“保荐机构的最大核心价值就是通道,亦即保荐代表人。保代的数量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家投行的竞争优势,特别对于擅做中小项目以量取胜的投行来说。”上述投行部老总表示。
证监会11月8日最新披露的保荐代表人名单显示,国信证券的保荐队伍规模最为庞大,保代人数达到117人。另外几家券商也是声势浩大,紧随其后的中信证券拥有82位保代。平安、华泰联合、广发、招商等“草根券商”的保代数量也在50人以上。
以平安证券为代表从市场化竞争中拼杀出来的“平民券商”,正在一步步走向IPO盛宴舞台的核心位置。
中金遭遇“滑铁卢”
在中小项目密集发行之际,也有券商显得“水土不服”,投行收入不增反降,惊现“滑铁卢”。
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拥有“贵族”光环的中金公司。数据显示,中金公司今年以来共承销5家IPO,主板企业占据4家,联席承销2家,保荐和承销费合计7亿元,IPO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34.38%骤降至8.7%。
光环褪去后,昔日一骑绝尘的中金公司终也放低姿态,开始试图抢食中小板市场,并于今年3月首次“试水”创业板,保荐承销了东方财富(300059.SZ),并尝到了甜头。中金在东方财富上市中共获收入1.09亿元,保荐与承销费率高达8.41%,并不逊于其以往在主板所得。
据接近中金的人士透露,此前中金公司对创业板保荐并不十分重视,但近一年多里IPO格局的剧变,主板和中小创业板的此消彼长,使得中金公司不得不重视这块“香饽饽”,并成立了创业板专组,专门从事创业板的保荐承销业务。
但业内人士反映,保荐费用较高,相较其他南方券商,没有与民营企业天然的亲近性,依旧是中金的短板。东方财富之后,中金在中小企业的保荐承销上再也没有动静。
同样沮丧的还有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东方证券等上海的老牌券商们,今年以来同样业绩平平。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虽然今年IPO承销家数分别为5家和4家,获得2.5亿和2.4亿的收入。但从收入结构来看,主板企业依旧占据大头。而东方证券今年的投行收入则不足6000万,市场份额从5.93%跌落至0.57%。
“上海券商也是自视颇高,在周遭找不到理想项目的情况下,很少见他们主动跑出去找机会。”上述深圳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上海投行最喜欢做中型国企的项目,但类似企业资源差不多都被国资委安排上市。
顺应发行格局变化,加大对中小项目的储备和争夺力度,尽快实现转型或将是这些老牌劲旅们的IPO突围之路。在老牌券商中,中信证券则实现了“大小通吃”,其在今年承销的9家企业中,实现华丽转身,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平分秋色,排名依旧靠前。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