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病”因各异 去年54家公司闯关IPO折戟

2011-01-21 15:04:34 上海证券报

    ⊙记者 吴正懿 ○编辑 祝建华

   记者近日获得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主板、创业板IPO遭否的公司各有32家、22家。根据监管部门的反馈意见,持续盈利能力、独立性、成长性等方面的不足,是其IPO折戟的普遍原因,且多数公司IPO遭否并存多重败因。

   该资料显示,主板IPO被否公司的“病症”集中于持续盈利能力、关联交易及独立性等问题。例如,某申请人存在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要产品毛利率等财务指标持续下降的情形,对募投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合理分析。另一家物流公司,代理采购和委托物流管理业务实现的收入、毛利及占总收入、营业毛利的比重波动较大,且主要客户发生较大变化,对持续盈利能力的稳定性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裙带关系”引发的关联交易问题,也频频成为拟上市公司的“绊脚石”。如某生产硅材料的公司,报告期内向关联方的销售额占比分别达52%、49%和80%,且其中某份单晶硅片合同的执行价约48元/片,而同期市场价为17.8元/片,定价显失公允,存在操纵利润之嫌。另一化工企业与4家关联方在销售原材料、采购货物、接受委托加工等方面交易额较大且占比较高,形成较大依赖,业务独立性存在缺陷。

   闯关创业板未果的公司,亦存在前述问题。相较主板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家拟上创业板的公司因经营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偏弱而未获监管部门放行。典型如某软件公司,发行前总股本仅2400万股,总资产只有6722万元,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现金流量不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风险,且报告期内来自前5大客户的销售收入比重超过98%。从反馈意见看,这些规模偏小的公司,往往附带着大客户依赖、单一市场依赖、行业准入门槛低等特征,其持续盈利能力难以令人信服。

   另有几家公司潜藏同业竞争的隐忧。如某从事招标业务的公司,与部分关联企业的经营范围存在相似性,且经营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存在现实及潜在的同业竞争。另一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掌控着另一家与申请人构成同业竞争的公司,独立性存在缺陷。

   少数铩羽而归的公司则暴露出“个性化”原因。如某公司投资收益占比过大,报告期内,其远期外汇合约收益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达19.16%、44.86%、44.22%和65.65%,该远期外汇交易收益能否持续并保持稳定具有重大不确定性。亦有公司因遭举报而无法澄清相关问题,或因重大会计差错,抑或是所处行业不受国家政策重点支持而止步IPO。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