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国酒”之争,历时弥久,愈演愈烈。起先为抢“国酒”之名,争来争去,难分仲伯。而后争论升级,众多参与企业皆自诩为“国酒”。面对这种毫无结果的争争吵吵,山西汾酒集团新的管理团队另辟蹊径,亮出“文化兴企”大牌,仅用两步便问鼎“国酒之源”宝座,不经意间在这场“国酒之争”中占据上风。
2010年6月18日,汾酒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汾酒唯一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白酒品牌甲等大奖”95周年纪念大会,高调复原了这次博览会获奖真相,成功借助这一文化研究成果,使汾酒重新站在中国白酒获奖者第一名的位置,金奖等其他奖项获得者纷纷步其后尘。此为第一步。
时隔7个月后的2011年1月21日,正值年味渐浓之时,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珍藏版图书《杏花村诗书画文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首发仪式,这是汾酒集团借外力为己所用的第二步奇招。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王敬民在首发仪式上说,汾酒集团新一届班子肩负振兴汾酒的神圣使命,企业将坚持“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发展战略,希冀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千年汾酒,清香天下”的理想。为了扩大这次首发式的品牌影响力,就“国酒之源”形成共识,汾酒集团请来了与汾酒结缘的数十位政界、文化界名家名流。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对汾酒承载的文化内涵大加赞赏。他说,汾酒集团的经济价值里有诸多独特的文化要素,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也说,像杏花村这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酒企很少,汾酒集团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企业软实力,符合当今企业成功之路。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杏花村就有了酿酒的历史,汾酒至今已历时5000多年。在1500年前的《北齐书》中就有了“汾清”的记载。杏花村里古往今来留下许多名人名作,杜牧的《清明》一诗至今家喻户晓。
岁月悠悠,让汾酒积淀了高贵的品质。品质是品牌的核心,文化是品牌的翅膀。对于今天的汾酒集团来说,醉翁之意不光在酒,《杏花村诗书画文集》不是一本普通的图书,书中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凝聚着汾酒集团的灵魂——“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魏新在解读《杏花村诗书画文集》收录的马烽先生《汾酒是茅台的祖师爷》一文时说,确有记载,山西盐商以汾酒技法在茅台镇酿酒,才有了茅台酒。汾酒竹叶青是真正的国酒源头。《杏花村诗书画文集》还引用了纪连海在电视节目“茅台镇里酿汾酒”里的一句话——“汾酒是茅台的师傅”。
半年多时间,汾酒集团两出高招,将自己推上了“白酒老大”、“国酒之源”的宝座,真可谓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