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资与理财》记者 李金明
继“德隆系”覆灭6年之后,银企合作中“大而不死的魔咒”又一次失灵。银行成了“黑白无常”,周天宝和他的天宝系走向死亡边缘
从2010年12月初至今,“天宝系”东窗事发已经过去2个月了,当时“天宝系”曾发出“多给一点时间”的呼吁,但媒体至今仍没有见到其任何实质性进展。
从2009年初至今,“天宝系”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北泰创业(2339.HK)申请清盘已经过去2年多,它祸起2400万美元外汇投资和3.3亿元债务,总金额5亿多元人民币,如今则演变成银监会率领47家银行机构,集体讨债32.86亿元。
“天宝系”资产负债简表
“天宝系”资信状况简表
25.64亿元
8.76亿元
21.39亿元
尽管涉及金额和操作难度上有很大差距,但很多人仍然拿着“天宝系”和“德隆系”类比。“德隆系”当初可是因资金链断裂而分崩离析,最后该散的散,该判的判,如今的“天宝系”将走向何方?
银行贷款帮周天宝打造了“天宝系”,如今却扮演了“黑白无常”的角色。银企合作中“大而不死的魔咒”不再灵验,需要思考的是,还有多少“德隆系”、“天宝系”可以再来?
“天宝王国”走向死亡边缘
泡泡破了。2010年底,银监会一纸带“密”字贷款警示文件,把周天宝和他一手创建的“天宝系”推向了生死边缘。一向低调的周天宝,向来喜欢“忽悠”政府搭台、自己来唱戏。曾经缔造“汽车零部件传奇”的他,能否苟延残喘下去,尚未可知。
且看周天宝的发家和落败史。1985年10月,周天宝和太太吴丽萍在安徽成立安徽工贸公司,从事建筑材料和机电产品的生产贸易。之后的25年,他主要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在香港、北京、上海、安徽、沈阳、长春等多地打造了5个企业群,涵盖了36家公司,打造了涉及汽车全产业链的“天宝王国”。
2003年10月,“天宝系”旗下的北泰创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周天宝打造国内汽车全产业链的美梦得以实现。“天宝系”开始走向辉煌,也埋下了幻灭的种子。2009年1月,由于2400万美元的外汇投资亏损和合作伙伴3.3亿元的债务追偿,北泰创业的股票被暂停买卖,并进入临时清盘程序。
2010年5月,“天宝系”专卖所持ST松辽的股份出让给北京亦庄国际,套现4.9亿元,以解资金之渴。2010年夏天,国家审计署发现“天宝系”关联的数家企业存在贷款风险。之后,建行的贷款经办人和“天宝系”的相关人员被公安机关带走。11月中旬,银监会将“天宝系”贷款调查报告上报给了国务院。
2010年12月2日,银监会一纸带“密”字贷款警示文件曝光,47家银行机构展开了资产保全大战,集体讨债32.86亿元。随后,天宝集团内部人士呼吁“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多给天宝集团点时间”,并回应高管外逃是“绝对没有”的事情。
2010年12月14日,媒体曝光北泰汽车的核心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早在5个月前就被刑事拘留。转眼就进入2011年的2月份了,骗贷案没有结果,“天宝系”在发出“多给点时间”的呼吁后,在自身糟糕的困境中,也没有任何实质性转变。
银行已经公开讨债,“天宝系”显然难以扭转资金链断裂的困局。从事发的源头看,北泰创业的外汇投资亏损和与合作方的债务追偿、审计署和银监会彻查关联银贷、银行集体讨债等一些列问题,都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展开的,每一步都扩大了“天宝系”的资金漏洞,最终导致其资金链的断裂。
鼎盛时期,天宝集团缔造了国内“零部件传奇”企业。周天宝曾在2008年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821位,身家9亿元。而如今一步步走向死亡,“天保系”所患的“金融危机后遗症”慢慢发展成了“绝症”。
民营企业融资的“七寸”之忧
似乎是银行讨债截断了“天宝系”能够起死回生的后路,再次宣告了银企合作中“大而不死魔咒”的破灭。
由于都是银监会罕有的“大型关联企业群贷款”戳破的窗户纸,很多人拿着“天宝系”和“德隆系”类比。不过,两个系似乎并不在一个级别上。
从涉及的资金规模看,当初“德隆系”覆灭时的涉案金额有670亿元,而“天宝系”的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只不过32.86亿元。
从操作手法上看,“德隆系”采用的是银行贷和证券市场操纵递进循环的手法,将资本玩家滚雪球的伎俩演绎得淋漓尽致。“天宝系”事发金融投资亏损而清盘香港的上市公司,之后出让ST松辽的股权,银行关联贷款也主要投向实业。
但从资产总额上看,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天宝系”资产总额1326.19亿元,而“德隆系”鼎盛时期的资产规模也不过1200亿元。在银行贷款杠杆的使用上,“天宝系”的授信额度是160.66亿元,而实际贷款余额56.76亿元。
1300多亿元的资产,被起初的5亿元和现在30多亿元搅乱了,着实令人怀疑周天宝的水平。事发时,他刚刚在底特律高调宣布收购汽车巨头美国通用公司旗下专注于汽车转向系统业务的NEXTEER公司。迈出全球布局第一步的“天宝系”,迎来的不是欢呼,而是喊打。
前车之鉴的“德隆系”最后可是该散的散,该判的判,如今的“天宝系”能走向何方,犹未可知。值得深思的是,银行在大企业贷款中信奉“大而不死”,“天宝系”就是利用了银行的这个弱点,利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获得银行贷款,将自身的资产越滚越大。知情人士称,时至今日,“天宝系”只热心于扩张,并没有真正赚钱。
对于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讲,利用银行贷款的杠杆效应做大资产,已是司空见惯。然而,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漏洞,就很容易导致“满盘皆输”的局面,这就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七寸”。
金融危机让这个“七寸”变得更加脆弱。而对国有企业来讲,无论从贷款金额还是贷款范围来讲,隐忧更大。去年国家已经开始清理地方融资平台,伴随着经济复苏,资金收紧的趋势难挡。
笔者曾在浙江绍兴工作,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当地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覆灭。以此为导火索,通过银行贷款的关联担保责任,绍兴的很多大型民企都被牵扯进来,并有一批企业因此破产清算。
银企合作“大而不死”还会不会继续灵验,难以知晓,作为投资者需要提防的是,一直给人“安全印象”的银行资产似乎并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