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斯 发自北京
一场血雨腥风的电商促销恶战却迎来新玩家搅局,“双十一”当日,专销彩票的网站彩票宝推出“定投理彩”(理彩宝),称年化奖金收益达22%。买彩票也能定投的说法,引来无数好奇用户,上线后仅8分钟即售出350万元。
自从去年余额宝横空出世,短时间内产生了众多“宝宝”,《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采访中发现,这次亮相的“史上最赚钱的宝”只是彩票宝在“双十一”期间的营销手段,属性仍属于彩票产品而非理财产品,后续是否将继续推出还不好说。
年化收益22%从何而来?/
上述名为“理彩宝”的定投理彩产品,是通过投注竞猜类彩票来实现盈利,这种买彩票来进行定投的理彩方式为业内首创。
11月11日上午11点11分“理彩宝”开始发售,总份额为1111万,“满额即停止发售”。记者从其官方微博上看到,该产品8分钟内售出350万元,截至11月11日17时29分,理彩宝1111万元全部认购。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彩票宝内部人士透露,“双十一”当日,新增20万用户注册,有大约800左右的用户抢到该产品,且都为新用户。
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引来用户疯抢?记者了解发现,此“宝宝”投资期限为半年,从官网上的举例可看到,投资者拿出1万元购买了180天定投理彩产品,这款产品的最低保证盈利是11%,180天后至少可以获得11100元收益,年化收益为22%。
值得注意的是,理彩宝称自己为“史上最赚钱的宝”,如果没有达到收益,彩票宝将按照约定的盈利率返还盈利,超额由彩票宝补齐。而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都在4%左右。
此外,另据介绍,半年的投资期限并非完全封闭,每月保证分奖,投资者还有随时撤回资金的选择权,中途退出者在期满一个月的时间里可享受1.5%的月收益,即18%的年化收益,同样相当可观。
如此高的收益引来市场的质疑,一位体彩业内人士表示,体育彩票具有公益性、娱乐性,并不具备投资功能,也很难有持有稳定的回报,且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把部分资金拿去做别的投资,用15%的返佣来兑现收益。
“其实此次‘理彩宝’的问世,只是一次营销案例,希望借此让用户对彩票宝有一次更深层次的认知,同时让用户主动形成行业内的横向对比,这样才能更加突出彩票宝的优势。”彩票宝CEO王继军在接收《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不希望我们的营销噱头误导了消费者,这不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还是彩票产品。我们拿出5000万的风险控制资金,帮你将输的概率控制到最小,该风险由彩票宝公司承担,所以彩民会稳稳获利。”
王继军表示,此次尝试处于摸索试投阶段,跟股票投资一样有一定风险。
呼吁彩票行业尽早立法/
博彩,自然是有赚有赔,但是理彩宝如何实现“包赚包赔”呢?记者从官网上看到,和市民熟悉的懒人理财法——基金定投类似,理彩宝通过计划自动投注,投资者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投注分析。
王继军表示,自动投注系统所选择的方案均是通过大数据后台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竞猜赛事,并结合彩票宝网站竞彩投注专家的赛事推荐,共同作为投注依据,组成2串1订单为用户自动投注。并且,该套系统已经运营超过半年时间,盈利非常稳定。
不过,王继军坦承,以中国目前阶段而言,彩票行业还属于教导期,彩票不适合做投资。
据了解,理彩宝上线于2013年底。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22日,彩票宝获得来自爱施德股份有限公司的3000万元注资,持股20%,盛大网络则以购买股份的形式,对彩票宝进行财务投资。
在互联网彩票销量大增的背景之下,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涉足互联网彩票行业。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互联网彩票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称,目前A股市场有内蒙君正、人民网、姚记扑克等20家上市公司涉及互联网彩票概念。
王继军表示,按照交易额,彩票宝目前位列移动端彩票企业第四,但今年来增幅位列第一。之所以选上述两家公司合作不仅是财务投资,未来会有进一步战略合作,比如手机预装手机客户端的合作,甚至是打车软件都有可能展开合作。
“未来布局将走差异化路线,将彩票娱乐化。”王继军同时表示,中国博彩不理性者太多,承受力低,“目前彩票行业处于空档期,中国没有彩票法,我呼吁国家尽早推出监管政策。”
互联网分析人士王利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彩票宝专注移动端,利用上述两家公司资源可带动其流量的获取。彩票网站盈利模式大多为返佣金,人多,量大最好,而此次的定投理彩产品,比较适合国内的彩民,或能够帮助其实现用户数与交易额的高速增长。
来自申银万国一份研报显示,我国互联网彩票从2005年的1亿规模增长至2013年的420亿规模,复合增速高达112.8%。预计在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79亿元,渗透率亦将达到25%。
业内人士认为,网游、网购及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即时通讯的使用者是互联网彩票的潜在购买人群,互联网的高度渗透性加上彩票种类玩法的不断创新,必然拉动国内互联网彩票市场的迅速膨胀。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