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一些高风险项目通过打包成集合理财,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和银行理财销售人员私下募集资金的情况屡见不鲜。近日,广东珠海、佛山连续爆出两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飞单”案件。银行客户经理私自销售理财,由于产品项目出现严重问题无法兑付,导致投资人资金打水漂。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据报道,近期出现的案件中,投资人最高损失都超过千万。而银行也称从未代销过这类产品。
事实上,类似理财陷阱已近年来已频频发生,由于产品项目公司给出3%-6%的高额提成,诱导银行客户经理在推销正常理财产品时,悄悄私下销售,投资人误以为是银行产品而误信误购。投资者在银行购买产品时,该如何防范风险?不少理财分析师提醒,投资者要多问多看,擦亮眼睛区分正规银行理财产品和“飞单”产品,同时不要被高收益营销迷惑而忽视了背后的风险。
认清银行公章,要求录音录像
银率网日前分析指出,每款金融投资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管理人,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管理人就是银行,而“飞单”产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银行。而是某理财项目公司、投资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资者在遇到理财经理介绍某款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产品的管理人是谁。要认清公章,凡银行自身发布的产品,或与相关公司签订了代销合同的产品,均会盖上银行公章。在确认产品身份时,切忌只认公司公章,而不认银行公章的行为。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都需要在理财室安装录像设备,理财产品销售过程要全程录音录像。一方面,投资人要在银行正式网点购买理财产品,另外最好也要求客户经理在录音录像情况下进行理财销售和签约。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若在银行交易产品时未发现有录像记录,应主动询问,若银行网点无法提供,可自行录音录像留存证据。遇到不懂或陌生的领域,不妨直接前往柜台询问,勿轻信挂胸牌的自称客户经理或销售代表人士。
此外,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也表示,该行目前已开始采用电子单据,若是银行正规渠道发行和代销的产品,都是通过银行系统现场生成合同,在银行机具上现场打印。
谨记超高收益暗藏风险
一般而言,飞单产品主要以超高的投资收益吸引投资者,加上理财经理的各种口头保证,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很容易被骗。但投资人要谨记,投资有风险,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不能只听信业务代表、经理在吹嘘产品过往的高收益,要知道高收益与高风险总是相伴相随的。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10月份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1%,一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5%,其中会有个别超高收益产品出现,但收益率都在6%左右,与之对比“飞单”产品的投资收益要远远高于这组数据。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在当前降息的环境下,当某款产品的投资收益率高于9%时,投资者就需要特别谨慎了。在购买这类高收益产品的时候,最好尽可能多了解产品信息,不要仅仅听取理财经理的一面之词。
此外,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资深理财人士也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一般投资人即便不太了解理财产品所投向领域的合理收益率,也可以将收益率与银行发放的贷款做比较。降息后,一年期到三年期银行贷款利率才6%,6个月到一年以内贷款利率5.6%。1—3年期,即便上浮30%,也不超过8%,而且这类风险已经较高。
遇高风险投资领域要留心
此外,投资人对于投资于非标、海外股市、贵金属、商品期货等的较高风险领域的投资产品也要多了解和留心。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银行理财产品多投资于以下领域: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基金、央行票据等标准资产。少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会投资于实体股权收益等非标项目,或者与信托和基金子公司等合作,由银行代销投资于部分房地产等投资开发的项目。但“飞单”产品则主要投资于实体项目,通常是以股权、债权等形式投资于某某企业,或项目,此类项目并非银行正规代销产品。
还有部分“飞单”产品的投资方向为股市、或海外市场。投资者在银行购买产品时,不妨多从上述几方面多问清楚和查清楚产品资料,区分出银行自有产品和“飞单”产品。另外,投资者在银行购买金融产品的时候,要有向理财经理索要产品说明书的好习惯,找到以上信息,迅速而有效对产品进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