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会出现失业骤增现象
——专家谈今年就业形势
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我国会不会出现失业骤增的情况?业界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国家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尽力创造更多新的工作岗位。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来看,不会出现涉及到全国范围的失业骤增现象。
就业和经济密不可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并波及职工就业。今年年初,有报告分析指出,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可能会波及到上百万人的就业岗位。那么,当前我国会不会出现失业骤增情况?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是否会导致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就这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报记者对业界专家进行了采访。
下岗风险不会集中大规模爆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李长安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不会出现失业骤增现象。
“无论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还是国际通行的调查失业率,我国的失业率指标相较于其他国家都不太高。如号称‘充分就业’的美国,目前失业率也在5%以上,一些欧洲国家失业率甚至超过10%。”李长安说。
“2015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低于预期控制目标。部分指标还出现了回暖迹象。城镇就业自5月开始有所回升,9月以后同比持续增加。”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表示。
此前有观点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一些中小型企业倒闭,就业岗位将随之受到冲击。此外,在国家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中,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可能会波及到几百万人的就业岗位。不过,在李长安看来,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来看,不会出现涉及到全国范围的失业骤增现象。
“国家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比如去库存、去产能过程中的内部消化机制。政府通过保企稳岗的方式,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一定的扶持,许多企业通过技能培训或者转岗等方式,使富余劳动者能够胜任新的岗位,无需释放进入社会。”李长安说。
郑东亮指出,如果出现失业骤增,失业率数据会有较大的波动体现,将涉及到很多行业和企业。而现在更多的是产业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造成的失业。他判断,这次可预见的经济下行调整带来的下岗风险不会如上世纪90年代那样,集中大规模地爆发。
“现在实行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由当初的下岗再就业政策发展而来,从针对不同群体到针对企业的政策和服务都接近完善,对再就业的支撑能力已超过当年。”郑东亮认为,目前新兴的分享经济所带来的新兴职业如专车司机等岗位,虽未列入就业统计中,但实际上已经处在就业状态。
三产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为何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势仍能保持总体稳定?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增长的增量是可观的。比如2006年我国GDP增速10.7%,增加3万多亿元;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9%,但增量达到4万多亿元。虽然经济增速下降,但增量仍然很大,容纳就业的量也很大。”郑东亮说。
“现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相比以前发生了较大变化。”李长安说,“过去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100万人左右的就业,而现在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则可带动150万人左右的就业”。
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就业结构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2004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30.6%,就业人员为2.2亿多人。而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40.6%,就业人员为3.1亿人。10年间,三产就业人员增加近1亿人的容量。郑东亮判断,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到“十三五”时期末,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将超过5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就业贡献率也在不断上升。郑东亮表示,通过在7个省份进行的4000多份问卷调查显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显著,每个创业企业或项目平均带动8.44人就业。超过六成创业者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
以动态眼光看大学生就业难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65万人,比上届增加16万人,再加上往届毕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供给压力进一步增大。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即使在1999年高校扩招以前,大学生就业也并非容易的事。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直属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也只有70%左右。”李长安认为,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李长安指出,虽然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暂时还跟不上人才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有限,但是从国际上看,我国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二次就业率仍处于中上水平。“比如印度的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不到50%,而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左右、二次就业率超过90%。有工作意愿的大学生基本在当年年底都能实现就业。”李长安说。
就业形势稳中趋紧
展望今年就业形势,郑东亮表示,从就业发展趋势看,2016年我国就业或将呈现稳中趋紧的基本特征。“从稳的支撑面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和回旋余地大的特点较为明显。今年就业形势有望延续总体稳定态势。”郑东亮说。
不过,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依然艰难,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市场用工需求继续走弱,结构调整中的职工安置任务繁重,就业结构性矛盾仍将长期存在。郑东亮指出,需要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保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随着化解过剩产能、处理‘僵尸企业’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结构性失业风险上升,就业压力也会加大,部分地区就业形势有进一步趋紧的风险,需要持续重视和关注。”郑东亮强调。
李长安表示,“十三五”时期要更加重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等。“要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就业,更高质量的就业,还要解决就业公平的问题。”李长安说。
“要稳妥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中的职工安置工作。把职工安置摆在结构性改革中的突出位置,引导地方和企业多渠道、多方式、规范有序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郑东亮认为,应采取降低企业成本、提供稳岗补贴、加强在岗培训等措施,支持企业稳定岗位,鼓励企业内部挖潜安置职工。此外,政府部门的就业服务可提前介入,通过实施再就业帮扶行动,促进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转岗就业,对确有困难的可实行就业援助,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经济日报记者韩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