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博鳌3月23日电 (记者李晓喻)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正在中国海南举行。多位全球知名专家学者在思想碰撞中,为今年亚洲和中国经济前景绘制出一幅幅走势图,其中乐观者居多。
曾经被视为全球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亚洲,目前似乎正遭遇艰难时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金融市场波动,缺乏新的增长点,凡此种种都令外界对亚洲经济今年的增长前景捏了把汗。
但在博鳌论坛上,关于亚洲经济未来的“好声音”占主流。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称,亚洲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崩溃,也不会造成所谓的硬着陆”。事实上,一些亚洲国家经济增长仍然非常稳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似乎更加乐观。他认为,亚洲仍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预计亚洲新兴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长6.5%,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之际仍属强劲增长。
中国智囊也同样乐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如果IMF关于亚洲新兴经济体今年增长6.5%的预测准确,那么亚洲的经济表现纵向对比并未明显退步,横向比较也仍然出色。若这一趋势得以持续,“亚洲世纪”到来没有问题。
与会者的信心,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经济增速将保持稳健有关。
“亚洲前景要看中国”,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强调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突出地位。他坦言,当前中国的确在经历去产能等调整,但比1999年时的情况要“容易得多”,预计今年可实现6.7%的经济增长。
李稻葵称,中国经济是亚洲的“火车头”和“锚”。“锚不出问题,(亚洲经济)整个格局就不会出问题。”
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也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可用的政策空间多。如果把这些优势充分利用好,“我相信我们维持6.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完全有可能的”。
虽然前途光明,但与会者也提醒说,当前亚洲经济的确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改革这味猛药。
黄益平认为,亚洲国家此前依靠外向型经济的增长道路,随着全球化进程放缓越发难走。此外,经过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过去不少相当成功的传统产业可能已经难以为继。要创造出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来支持未来经济增长,改革必不可少。
“能不能看到亚洲世纪的曙光,就看结构改革。”黄益平说,改革的挑战对中国、对亚洲新兴经济体、对全世界都一样,“现在就看谁能真的走得过去”。
魏尚进也提醒说,要提升增长潜能“最重要的一点是改革”。改革需对症下药,一些国家需要改革供给侧,进一步去除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使资本市场更加灵活和开放;一些国家则在需求侧改革上有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