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斯会
传言了近两年的跨境电商税制改革终于浮出水面。近日,财政部等部委发布通知称,将于4月8日起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并同步调整行邮税政策。
新政落地后对跨境电商企业到底有何影响呢,为此《证券日报》记者分别采访了洋码头、网易考拉以及波罗蜜全球购等具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公司。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新政实施后,跨境电商的价格将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虽然现在各大跨境电商还没有拿出具体的价格方案。有业内资深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跨境电商涨价幅度与公司成本控制有关,在成本增长的基础上每个不同品类会增加不同的价格。具体来看,黑糖、纸尿裤、奶粉、保健品、轻奢服装这些类目涨价成本是增值税7折也即11.9%,而化妆品等类目在增值税的基础上还需缴纳消费税,也即涨价幅度为32.9%”。
此外,某跨境电商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提价之前各大跨境电商可能会采取一定的促销手段。而记者从上述网站看到,部分跨境电商的促销活动已经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税制会对整个行业带来何种影响上,多数跨境电商相关负责人均认为,新税制有助于淘汰小的跨境电商,长期来看对行业是利好。
新税制将致产品涨价
近日,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公告,将于4月8日起事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对消费者,及B2C)进口税收政策。
具体来看,此次新税制取消了此前50元以下的免征额度,并对个人年度交易限值进行了规定,个人限额月度/单次2000元,年度为20000元;并对之前分别为10%、20%、30%、50%的四档行邮税率,调整为分别为15%、30%、60%的三档行邮税率。
洋码头CEO曾碧波表示,新政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按照行邮税征收的50元以下免税额度,这让行业目前主流通过保税区清关的模式在税收上的优势不再具备。“此次行邮税的调整,对于依赖保税的跨境电商短期内影响比较明显。这种模式下,低客单价爆款规模化运作的模式会在短期面临价格上涨压力。而其用户又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客群”。
波罗蜜全球购创始人兼CEO张振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新政之后部分商品的到手价格可能会变高,但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会变得更贵,比如合理自用的个人包裹,仍然存在50元免征额度;其次合理征税,严格按照货物进行监管之后,也帮助消费者堵住了很多原来管理松懈的漏洞。
网易考拉相关负责人则认为,税改后虽然部分商品的税率较之前有所上升,但整体上调幅度有限。“同时需要看到的是,美妆、护肤品等商品的类目税率也有所下降。整体来看,依然较传统贸易进口模式存在税率上的优惠”。
至于商品价格是否会调整,网易考拉称,非自营平台,公司本身虽然不直接销售商品,但入驻平台的商家仍然需要直接承担税改带来的成本变化,也就是说平台无法掌控商家对价格的调整。相比之下,自营模式拥有自主定价权,可以通过整体协调供应链及仓储、物流、运营的各个环节,根据市场环境和竞争节点调整定价策略。
有助于跨境电商优胜劣汰
尽管税收较调整之前会有所增长,但跨境电商相关负责人仍认为,新税制将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洋码头CEO曾碧波坦言,“过去,跨境电商行业曾被一般贸易说成是一个基于偷税漏税的灰色产业,而跨境电商税制新政的实施将引导行业‘由乱而治’,进入规范化、机制化、规模化的高速发展轨道,这是行业步入成熟期的标志,产业资本可以放心、大胆大规模进入,对行业的中长期发展绝对利好。”
具体来看,从行业竞争的层面,完全依赖于保税备货模式的电商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和考验期,商品补贴、促销模式及选品机制可能需要进行3个月至6个月的升级和迭代,进行供应链体系的重新梳理。曾碧波表示,无法及时做出调整的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成长压力,过于依赖资本的也可能会被淘汰。
可以作证的是,跨境电商圈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有消息称,蜜淘或被相关公司收购,而这仅仅是跨境电商江湖的个例,可以想象的是随着跨境税法新政策实施后,后续将会有越来越多跨境电商被收购的消息传出。
从跨境电商本身来说,新政代表国家终于承认跨境电商的合法地位,规范了跨境电商作为一个商业行当,如何依法纳税的问题。张振栋告诉记者,在跨境电商中,存在两种,一种是一直在利用政策倾斜,做短期生意,就是赚政策空间利润的公司,对这种公司来说,新政一定是当头一棒。但是更多的跨境电商,是在响应国家的号召,是在用正常的商业思维和逻辑运转。
网易考拉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跨境电商的海外直邮模式,由于需要通过海关的“三单合一”,因此同样在此次税改的范畴之内。而对于大型自营跨境电商而言,由于采购规模较大,有实力与供应商及海外物流仓储服务上共同推动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出台,从而通过降低成本对冲部分商品在税改后带来的成本上涨。
对于跨境电商行业未来的发展,市场的趋势已经给出了答案,自营模式备受关注和欢迎。“政策调整是对行业的规范,对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对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讲,具有积极的意义”。上述网易考拉相关负责人补充道。《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