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在人民大会堂揭晓。设立中国质量奖对于促进我国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改革、建设质量强国有何重要意义?来听听评审专家们怎么说!
设立政府质量奖是国际通行做法
目前,世界上已有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其中最知名的三大奖项分别是日本“戴明奖”、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以及“欧洲质量奖”。我国也已有28个省(区、市)、超过100个市(地、州)设立政府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是2012年6月设立的,该奖项由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实施,是目前国内质量领域的最高政府性荣誉,每两年评选一次。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学会执行副会长刘卓慧说:“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在质量上做大文章。” 在质量时代,如何将政府的引导和驱动作用发挥出来,评奖是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国际上通行的管理模式。
▲参与评审工作的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秘书长殷荣伍说:“中国质量奖的意义不亚于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个好的设计很不容易,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只有高质量的制造和加工技术,才能将复杂设计完美地生产出来。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邓绩说:“中国质量奖开辟创新标杆引领的质量时代。”每个优秀企业都有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且很多方法都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单从这个角度讲,表彰优秀企业,帮助企业提炼总结优秀的质量管理模式并加以推广,就能显示出评审中国质量奖的意义重大。
企业需要质量标杆的引领
“全世界超过100年的企业中,日本有2万多家,而中国只有5家,在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的过程中,质量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值得所有人深思。”刘卓慧说。“质量需要资本、时间和人力成本的投入,当前国内的很多企业,之所以全面质量管理成效不显著,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
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说,“质量反映了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以及企业家的道德素养。有人认为质量完全由市场、企业来推动,这是个误区。”
▲中国质量奖评审专家、中国质检报刊社社长刘洪生认为:“优秀企业之所以能产生优秀的质量,这和企业负责人的思想、理念密不可分。”在刘洪生看来,很多优秀企业的负责人对于中国质量奖的态度早已超越了荣誉的范畴,而是将质量、标准和创新等贯穿到了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据黄国梁介绍,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制度更加规范,评审更加科学,结果更加权威。在评选制度方面,质检总局制定出台了《中国质量奖管理办法》,明确了申报、核实和受理、评选表彰及监督、异议处理、法律责任等内容,把中国质量奖评选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
黄国梁介绍说:“此次评选范围涵盖7大领域:制造业、服务业、工程建设行业、国防工业、武器装备研发制造维修设计单位、一线班组、一线技术工人。”在评价体系方面,此次设定了90个量化指标,将采集申请组织的标准、计量、认证、专利等核心指标进行比对对标,同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对申请组织和个人舆情进行检测,并作为评价重要内容,评价也更加全面。“第二届中国质量奖的个人评选主要向一线工人倾斜。这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广大工人培育工匠精神,提升中国质量。”黄国梁表示。
据了解,在首届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工作结束后,质检总局对获奖单位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在全国各地、33个行业协会、超过300家企业中进行了推广。(张文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