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晓波)近日,本报报道了市民张女士银行卡被盗刷一事,一时间如何让自己的银行卡更安全的话题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银行业务电子化程度不断深入,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窃取客户信息,进而盗取客户财产的事件也日益频繁。为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金融安全知识,维护自身的财产安全,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洛阳业界权威人士,请他们给大家详细讲解下面几个规避风险的具体内容。
保护好个人信息,警惕用卡安全,切断风险源头
资料显示,现在盗刷银行卡犯罪行为呈现出了集团化、智能化等特点,犯罪团伙分工越来越细,欺骗性越来越强。专家提醒消费者,在使用银行卡消费的过程中,一定要警惕用卡安全问题,并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建议仍使用磁条卡的客户尽快到发卡行换成芯片卡,提高银行卡安全系数,降低银行卡被复制的风险;建议持卡客户要保护好银行卡的密码,不要设置过于简单的银行卡密码或者以生日信息设置银行卡密码,保护好密码;建议消费者尽量开通短信提醒等业务,适时掌握账户变动信息。
最后,专家还建议消费者不要浏览不安全的网站,不要随便点击异常链接,尤其是不要在一些不安全的网站留下个人银行卡信息,只要不让不法分子掌握你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密码,再高明的手段也无法对您手中的银行卡下手了。
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尽可能挽回损失
即使我们尽量做到未雨绸缪,也难以避免万无一失。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银行卡有异常,一定不要慌乱,首先要第一时间向发卡银行进行挂失,冻结银行卡账户,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如发生被异地盗刷情况,消费者要及时持卡到发卡银行证明卡片真伪,拍照或录像,锁定持卡人的真实位置信息。其次,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公安机关侦查明确责任方,为后续责任追究、赔偿等工作做好准备。如果遭遇银行卡盗刷,不要惊慌,及时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银行在确认盗刷事实后也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如果确认银行负有责任,银行将相应分担损失。
储户和银行的责任如何划分?
记者综合分析以往的判例发现,一般银行卡被盗刷,如果储户没有遗失,并能够证明银行卡在身边,却被在异地盗刷的情况,银行在确认盗刷事实后也会有相应分担损失的条款。
但银行卡存款通过网上银行被非法转移的情况则不同,网上银行和一般银行卡的不同之处在于,网银要求储户输入明确绑定手机号码接收并输入动态指令,或者指示储户在USB上插入介质确认后才能实现转账等操作,而登录户名、密码、动态口令和USB网银介质都是由储户自行设置并掌握的。根据相关判例,妥善保存及管理自身网上银行账户的责任在于储户本身,若储户账户通过网上银行发生不明交易,则由此产生的损失由储户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