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统计数据>>

CPI同比涨幅连续第三个月回落

2016-08-10 09:48:20 新华网

新华社济南8月9日电:CPI同比涨幅连续第三个月回落 非食品价格对物价影响逐渐增加

新华社记者袁军宝、陈爱平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已是连续第三个月回落。业内专家认为,猪肉价格涨幅的明显回落,是影响CPI同比涨幅下降的主因,但非食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对物价的影响逐渐增加。

生猪价格连跌7周,对CPI影响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7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8%,影响CPI上涨约0.83个百分点。其中,畜肉类价格上涨11.3%;水产品、鲜果、粮食价格分别上涨5.8%、0.5%和0.4%;鲜菜、蛋价格分别下降4.3%和2.0%。

在各类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明显回落,对CPI影响明显。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6.1%,影响C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而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0.1%,影响CPI上涨约0.71个百分点。

“7月份生猪价格不断下跌,每公斤下降约2元,8月初才开始企稳。”山东省高青县万隆养猪场经理李宗汉说。据农业部监测数据,7月份第4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8.7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1.1%,至此全国生猪价格已连续7周下降,相比6月上旬已下降2.05元/公斤。

虽然C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但7月份鲜菜、水果价格相比6月份有所上涨,带动7月份CPI环比上涨0.2%。记者在上海、济南等地的菜市场了解到,7月份以来白菜、卷心菜等部分蔬菜价格开始上涨,大蒜价格也有所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数据,相比上月同期,7月下旬大白菜、黄瓜、油菜价格涨幅均超过10%。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说,7月份全国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等部分地区出现汛情,强降雨对鲜菜的生产和运输产生了较大影响,致使部分地区鲜菜价格上涨较多。

受消费升级推动,非食品价格对物价影响逐渐加大

虽然食品烟酒价格在CPI各类商品中的权重只有约三成,但梳理近年来历月数据,其在绝大多数月份里都扮演着CPI同比上涨最大的推手。例如今年前6个月其贡献率均超过50%,最高月份的贡献率超过70%。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7月份食品烟酒价格的贡献率不足50%。由此可见,非食品类价格对物价的影响正逐渐加大。

统计显示,7月份非食品的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已成为CPI同比上涨主动力。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4%、4.3%、1.6%、1.6%、1.4%、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6%。

余秋梅说,受暑期出行人次增多影响,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2.1%和6.5%,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13个百分点。

除季节性因素外,一些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及消费结构变化,非食品类价格在物价中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其价格变动和经济形势的联系也更为紧密。驴妈妈CEO王小松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将获得快速增长的机遇。

“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普遍面临过剩状态,而现代服务业供给却相对不完善,人们需求的转变将通过价格等机制带动后者不断发展升级。”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

食品价格缺少上涨动力,物价仍将平稳运行

业内专家认为,下半年我国食品类价格缺少上涨动力,但我国经济新旧动力转换趋势日渐明显,服务业发展加速,大宗商品价格稳中有升,综合来看,预计下半年物价仍将平稳运行。

虽然我国制造业回升还面临一定压力,但在消费引领下,非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明显活力。7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9%,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非制造业稳中向好,增速略有加快。

大宗商品方面,虽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动力不足甚至有所回调,但煤炭、钢铁价格近期仍在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由降转升,从上月下降0.2%转为本月上涨0.2%。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说,下半年非食品价格涨幅将继续保持平稳,旅游、服务类价格将稳定上涨,货币流动性对物价的抬升作用上半年已经显现,进一步推高CPI的作用有限,预计下半年CPI运行将趋于平稳。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认为,由于当前物价水平相对比较稳定,还存在一定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空间。可实施更加积极的结构性减税、减费政策,以对冲人口、土地成本刚性上涨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