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日电 北京副市长隋振江今日表示,北京经济结构一个典型特征是创新型经济,在北京产生的科技成果要在全国进行转移转化,进行辐射扩散,为全国创新发展做贡献,包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做贡献,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应有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功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隋振江介绍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隋振江首先表示,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有很多优势。
首先是创新资源密集。拥有普通高等院校89所,中央和地方各类科研院所400余所,科技类企业40万家,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12400家,居全国首位。这些要素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形成的。这些资源既是北京的资源更是国家的资源,我们通过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就是要把这些资源进行资源聚合,甚至混合、协同发生聚变效应。这是第一个优势。
第二,创新要素集聚。各类研发人员约37万人,吸引“计划”人才1300余人,占全国的25%。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6%。人才、资本、技术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最核心的要素。
第三,创新成果富集。 “十二五”期间,北京地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占全国的比例达30%。2015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同比增长13.2%和25.9%。而且这些成果逐渐从跟跑者向并跑和领跑转变,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正在从“跟跑者”向“并跑者”和“领跑者”跨越。
第四,创新动能强劲。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三大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2016年上半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收入近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中关村的新动能还在形成,还在扩大。
第五,辐射作用突出。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的37%,其中70%以上输出到国内其他省市区和国外。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发挥在京的各类资源优势,提高原始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带动国家实现创新型经济的转型。
隋振江表示,北京经济结构一个典型特征是创新型经济,在北京产生的科技成果要在全国进行转移转化,进行辐射扩散,为全国创新发展做贡献,包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做贡献,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应有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