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8日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5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9%。其中,出口11.22万亿元,下降2%;进口8.34万亿元,下降1.8%;贸易顺差2.88万亿元,缩小2.6%。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出口增速缺乏持续回升动力。全球经济短期不会有显著改观,全球贸易仍然延续萎缩趋势,产业转移不可逆转,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指数短期仍然高企,这些因素都将导致短期内中国出口仍然延续负增长趋势,缺乏持续改善的动力。
出口缺乏持续回升动力
据海关统计,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05万亿元,下降0.6%。其中,出口1.19万亿元,下降3.2%;进口8606亿元,增长3.2%;贸易顺差3252.5亿元,收窄16.8%。
“从数据上看,进出口同时改善。”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对比9月和10月的基数看,进口基数抬升1.7%、出口基数下降2.5%。结合基数来看,出口的改善幅度相对较小,而进口的改善幅度则相对较大。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10月进出口增速不及预期,季调后的进出口增速下滑,10月人民币汇率调整并未有效刺激出口,表现外需疲软和人民币仍然高估。对主要贸易国家的出口跌幅收窄,进口降幅收窄,大宗商品进口增速变缓但仍在高位。央行仍在以短补长,对冲资本流出,资金成本上升。
10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5.6,结束连续三个月回升势头,较上月小幅回落0.2。其中,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9.2,回落0.7;新增出口订单指数39.5,回落0.8。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根据往年经验,年末西方传统节日临近带动9、10月出口需求,出口额往往较大。但今年9、10月出口额逐月减少,当前出口呈现旺季不旺状况。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向外转移,可能是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短期来讲,需求疲软和汇率高企仍然是中国现阶段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全球经济仍然低迷,在10月份世界银行再次调低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数据;另一方面,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仍然较高,不利于出口。中长期来讲,全球贸易萎缩仍然延续,产业转移也导致了中国来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的大幅下跌,这两种趋势短期都无法逆转。
从出口地区来看,连平认为,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持续负增长,外需状况整体较弱。近期海运市场再陷低迷,波罗的海干货指数在经历2个月上升之后,10月有所下降,月末降到802点。近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需疲弱状态仍然难以摆脱,对出口增长带来严重制约。
内需难言根本性改善
具体来看,10月进口增速-1.4%,较上月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进口降幅收窄,内需好于外需。连平表示,主要农产品进口跌幅较大是进口增速较低的重要原因。10月主要农产品进口量都为负增长,大豆、谷物、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同比分别为-5.8%、-42.8%、-35.4%。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在400点左右波动,10月农产品和食品价格指数延续下跌趋势,下旬食品、油脂、家畜价格指数分别跌至328.2点、378.9点、421.1点。进口数量和价格都较低,导致农产品进口同比跌幅较大,是进口增速较低的主要原因。
“短期来讲,中国内需难言根本性改善。”诸建芳认为,对于未来中国进口增速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中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下行周期之中,进口的根本性改善需要等待经济回暖的信号。
展望下一阶段进口形势,连平表示,进口或将保持低增长状态。经济回暖较为明确,带动相关产品进口需求。稳增长政策加大力度以及外贸促进政策的发力,逐渐提振消费产品、紧缺产品以及关键资源类产品的进口。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扩大进口规模,对紧缺资源、关键设备、高技术产品加大进口力度,对进口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综合判断,进口增速可能小幅上升,整体仍保持低增长状态。记者 彭扬 实习记者 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