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保险>>

借力双11 中国保险业新增1亿保民

2016-11-17 15:25:0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17日电 刚刚过去的双11,阿里巴巴实现了1207亿元的销售额,蚂蚁金服全天支付总笔数10.5亿笔,两个直观的数据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双11的认知。这场狂欢,除了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以外,实际上整个双11新金融生态圈,每一个参与进来的金融机构,都在共享这场“新金融”蛋糕。

蚂蚁金服11月11日当天数据显示,银行卡的交易额达到678亿,交易笔数近4亿,同比去年增长了近33%。九家保险公司在一天内产生6亿笔保险,如果按每单1块钱的话,当天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就有6亿。

“掘金”双11 金融机构刷新历史纪录

今年双11,和蚂蚁金服合作的保险公司扩充到九家,这是双11历史上参与保险公司数量最多的一次。为双11保驾护航的消费保险险种也增加到30多个。

据蚂蚁保险平台的数据,24小时内,6亿笔保险保单铺天盖地的涌进,相当于平均每分钟就出41万单。如果按每单1块钱的话,当天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就有6亿。九家保险公司平均算下来,每家的保费收入差不多有6666万元。

9家保险公司、6亿笔保单、保费数亿,刷新了保险业的认知;有银行在双11这天,也创造了新的交易额历史纪录。

双11零点一过,只用了11分钟,招商银行信用卡的交易额就突破10亿,下午15时突破100亿。数字还在滚动,最终在双11的12点响起的时候,交易额定格在155亿上,创下了单日交易额的最高纪录。

更多的金融机构在这天得到集中“回报”。蚂蚁金服双11数据显示,通过银行卡实现的交易额达到678亿;交易笔数近4亿,同比去年增长33%。

而这,不过是双11一天的数字。

赚钱只是小目标金融机构又征战新市场

天量保单、巨额保费、不断刷新的银行卡交易额,但对于“高富帅”金融机构来说,单纯的收入,可能并不是他们最看重的。

今年为止,“双11”已经举办八年,支付笔数从第一年的376万笔上升到今年的10.5亿笔,增长了278倍;网络消费规模指数扩张了219倍。双11巨大的消费需求背后,新的金融市场空间出现了。

保险公司要“掘金”是消费保险这个“新生意”。利用保险机制促进消费达成,从商品质量、价格、物流等各个环节提升消费体验,化解售后纠纷,并提供意外损失后的经济补偿,这些险种被统称为消费保险。这是一种从中国诞生出来的保险创新,增长十分迅速,从最初代表性的退运费险,到去年的4个险种,今年已经扩充至30余种。

据泰康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副总裁方远近透露,对于泰康在线来说,仅质量保证类的消费保险,在淘宝平台上每天能出单至少226万份。除了天量保单,因为消费保险所触达的用户有大量从未接触过保险的年轻用户,整个保险业还赚取到了超过1亿的新保民,这些人的保险意识如果不断增强,保险业所能收获的,会比双11当天的保费,要高得多。

银行卡市场也在扩容,更多的、甚至新生的力量伴随双11涌进来。蚂蚁金服的数据显示,在花呗用户中,有60%的人是从来没有使用过银行信用卡;而其中740万用户在使用花呗后,转化成了银行的信用卡用户。

为了留存新转化来的用户、回报忠实用户、激活沉默用户,不少银行想到新玩法。各家银行纷纷为用户一键提升信用卡临时额度,还为信用卡分期开通了多个申请渠道,帮助用户在交易成功后申请分期、减轻剁手后的负担。

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为了应对建行在双11不断增长的交易量,保障系统快速响应、平稳运行,我们都会提早开始准备,优化支付产品、提升交易处理能力、改善客户体验。这也为平时服务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8年双11,是练兵场也是助推器

8年里,双11也成为了金融机构年度最大的试验场、练兵场,从技术系统、风险控制、客户服务体系到用户体验,每一年经过双11洗礼后都能得到提升。剁手族顺畅的体验,也为金融机构带去了口碑和市场份额。

整体能力的提升、积累的口碑效应,又反过来帮助银行、保险公司消化更多的市场需求。

根据蚂蚁金服的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仅其平台上消费保险的保单量同比增速就超过80%。“以前我做产品的时候每分钟120单,每秒钟进2单的时候技术就撑死了。但是现在是一天做226万单,这还只是一个保险产品。我今年做互联网保险的KPI,现在就已经完成93.3%了。” 方远近说。

8年双11,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一方面因为双11的天量成交,获得了不俗的收益;每年双11之后的364天,他们因为双11而提升的技术能力、发掘的新机会,使得其可以把高大上的金融慢慢地渗透进每个普通人的消费生活中,让消费金融化、金融生活化。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