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综合时讯>>

代表建议精准扶贫应培育“造血功能”让扶贫措施更接地气

2017-03-06 17:06:35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许祖华 林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对此,代表们建议实施精准扶贫应培育“造血功能”,让扶贫措施更接地气。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因人因地施策’,在细节上下功夫,扶贫方法要科学,扶贫措施要接地气,适合农村特色。”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塞县沿河湾镇侯沟门村党支部书记杨丰岐说。

  近年来,杨丰岐所在的侯沟门村依靠发展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说起他们村的大棚菜,杨丰岐如数家珍:“过去的大棚,比较小,也比较简陋,现在经过更新换代,很多农户支起了钢架的大棚,一个棚的收入是过去的3倍。”

  “现在乡亲们种大棚蔬菜,种果树、养猪、养羊,挣钱的路子多了,收入也多了。村里有了幼儿园,还建起了新型社区,农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杨丰岐说。

  “打赢脱贫攻坚战,尤其要在培育‘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渭南市委书记陆治原说,扶贫不光要加大投入力度、帮扶力度,还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应抓住产业扶贫这条治本之策。因地制宜,帮助贫困群众把产业发展起来,让群众有稳定的收入。

  陆治原认为,扶贫还要先“扶智”,抓好教育扶贫。通过教育扶贫,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掌握技能,这样才能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致富本领。

  “脱贫攻坚难度大、任务重,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精选对象,精准发力。” 长期致力于扶贫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陕西荣民集团董事长史贵禄说,企业扶贫有自身特点,有许多民营企业想参与精准扶贫,但找不到切入点。希望政府对需要帮扶的贫困地区及贫困村,因地制宜,认真研究和梳理一批扶贫项目清单,供企业选择。同时,对参与扶贫的企业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