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15只债券违约
债务总额121亿元
■本报记者 李 文
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截至5月20日),债券市场已有15只个券发生违约,涉及10个发债主体,债务总额为121.3亿元。
自“11 超日债”第二期利息难以按期全额兑付,成为国内第一例票息违约的公募债以来,债券市场违约逐步进入常态化。从私募债到公募债,从交易所到银行间,从民营企业到央企、国企,多笔违约事件在不同的金融领域相继爆发。随着刚兑打破进程的提速,2016年债券违约数量明显攀升,共计49只私募债和29只公募债发生违约,涉及34家发债主体。
而从今年的违约债券来看,今年发生违约的10家发债主体中,除江泉集团是首次违约之外,其他9家发债主体此前均已出现过债券违约的情况。天风证券研究认为,该类发行人在某一时间点,有多只未清偿的债券,当其中某只债券的利息或本金发生兑付危机后,无论最终能否成功兑付,该主体后续到期债券的违约风险会显著攀升。
光大证券对2016年以来的债券违约事件进行梳理认为,债券违约前期征兆方面,多家企业债务违约前半年会出现评级连续下调,公司业绩亏损,公司治理问题及延迟披露财报等情况。而在债务后续处理方面,足额偿付债券占总违约债券17.5%,偿付期限平均为10天,最长不超过4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