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技术转型,并通过外部赋能促进竞争力增长以来,京东的未来正变得更加清晰。
5月8日,京东发布了2018年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延续过去两年高增长的态势。在GAAP和no-GAAP下双双实现盈利,而no-GAAP下更是实现了连续八个季度的盈利。
一季度,京东实现净收入10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1%;净利润达15.25亿元人民币,期中京东商城的经营利润率为2.1%。京东2018年度的首份财报展现了一家公司在波动的扩张期内,仍能保持核心增速的优秀能力。
以技术研发重塑一个京东
依据财报数统计,过去两年,京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30%左右的高速增长及一个相对符合市场预期的利润率水平;在电子商务领域,过去12年,京东是为数不多的GMV在步入万亿规模之后仍能保持30%以上增速的企业;在物流领域,大小件、冷链三张物流网络更是覆盖中国99%以上的人口。
盈利对于京东来说显然已不算问题。但在如此优异的业绩增长背景下,京东下一个12年该如何走才是这家电商巨头的战略核心?事实上,他们目光早已瞄准未来。
在去年京东的开年大会上,刘强东曾说,未来十年科技的进步将超过过去100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零售革命正在降临,未来所有的商品都将联网并具备智能,并将对人类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治理产生巨大影响。
自去年初正式提出向技术转型以来,京东正在把技术驱动作为公司产品生命线的源动力,以长远眼光加大投入,构建持久发展动力。当时,京东曾提出将以“全部开放”的心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利用内外部资源整合应用场景。
这不仅仅是为股东服务赚取利润,而是旨在建立一个属于京东自己,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自去年提出转型以来,京东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从上一年的4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到67亿元人民币,增速为49.4%,2017年四季度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增速达到了74.5%;进入到2018年一季度,这一增速进一步提升到了87.2%,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去年同期的1.7%提高到了2.4%。
对于一家每年收入数千亿的互联网综合公司来说,只要稍微倾斜投入与产出比,就会产生巨大的利润。而开疆拓土时期仍能维持高增长并不容易,二者兼顾,不仅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为京东的未来赢得更多发展空间和可能。
以开放赋能面向下一个12年
在去年的年会上,刘强东曾说:“如果京东不改变,不重新认识自己,全面改造自己的商业模式,我们的好日子也就只有5到7年。”
而透过转型带来的空间和可能,也确实在为京东的改变赢得新的机会。回望2017年,从年初将打造时尚事业部,施行精细化管理,到下半年,又先后成立了物流子集团,并与国际一线奢侈品网购平台合作,创建了全国奢侈品网购平台。
与此同时,京东在海外的布局也在进一步扩大,已经稳定运营了两年的印尼市场和即将推开的泰国业务,还有正在筹划的欧洲业务,都将是京东海外版图扩张的重要布局。
优异的增长保障了竞争力,而竞争力正促使京东着眼未来,在更极致的同时变得更加多元。
现阶段,除了技术研发之外,京东还在对物流基础设施持续投入,以此形成的双核驱动力,正成为目前京东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而这也为公司近年来开放赋能,带动服务业收入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去年,京东就以开放合作的心态陆续发起或参与了多笔重要合作及投资,使其板块疆域再次扩大,带来更多新的想象空间。
而到今年一季度,京东更是同万达商业、步步高等大型商业零售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并为多家国内知名零售品牌提供供应链和物流服务,旨在通过技术能力提升整个零售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而这些也为京东奠定了未来持续盈利的基础。
凭借自身优异的现金流能力,在看准未来机遇,对内进行技术革命,对外加强赋能的基础上,京东正在为其接下来12年的方向制定轨道。
对于一家未来五年持续高增长,同时也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综合零售商之一来说,盈利,对京东来说早已不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依靠外部赋能、技术驱动,可持续发展来竞争未来,这才是京东眼下的要务,也是稳固增长和提升产品的基石。
这三者的合力,正给其“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的战略目标创造可能,同时也为公司外部赋能提供了更多的合作空间和机会,并将最终帮助公司构建一套外部关系强大,内部基础扎实的无界零售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