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王庆凯 周若琪)近日发布的《中国中心城市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稳居中国中心城市指数综合排名前四。该指数是在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与云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编撰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基础上编制而成。
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表示,作为首都,北京在10个大项的表现中,城市地位、城市实力、辐射能力等7大项都排名中国首位,是高度集中了中国的中枢功能和高端服务功能的世界级中心城市。
据悉,中国中心城市指数由城市地位、城市实力、辐射能力、广域枢纽、开放交流、商务环境、创新创业、生态资源环境、生活品质、文化教育10大项构成。
周牧之认为,中心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规模和密度,没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密度,无法支撑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但人口的集中也可能导致“大城市病”。
“大城市病是可以治理的。”周牧之表示,与北京城市问题最为相似的是1950—1970年的日本东京。当时日本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时期,东京外来人口增加迅速,饱受住房困难、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等“大城市病”困扰。
为此,东京展开了一场与“大城市病”的博弈,结果是尽管后来东京人口规模仍然不断增加,人口密度也不断提升,东京的大城市病却逐渐得到有效控制。
东京大都市圈的人口规模目前已经从1950年的1128万膨胀到38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都市圈,多元化功能的集聚效应将其打造成为全球顶级的中心城市之一。
周牧之认为,对中国的城市而言,左右城市治理的关键已经不是技术和资金的问题,而是城市治理的智力问题和思路问题。
与北京的交通组织方式不同,东京主要依靠轨道交通。周牧之介绍,东京是一座建设在轨道交通上的城市,轨道交通不仅密度大,四通八达,而且城市的建设和发育始终都围绕着轨道交通展开。高度便利的轨道交通承担了大部分的出行负荷,成就了东京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在东京都市圈核心部分的东京23区,出行的轨道交通分担率高达到48%,高密度的轨道交通更是使步行的分担率也高达23%,而汽车的分担率只有11%。
此外,北京职住分布的不平衡,也增大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周牧之认为,与交通组织同样,城市的功能布局也是城市智力水平的体现。
周牧之介绍,东京也曾经历过“职住分离”的时代,越修越远的住宅带来的是巨大的交通压力和长距离通勤的痛苦;昼夜人口的强烈反差更给城市中心的商业维持、能源供应、社区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基于对“职住分离”的反思和反弹,从1990年代开始,东京逐渐兴起了一场以“职住商一体化”为思想基础的“回归都心”运动。森大厦株式会社2003年开业的六本木新城是“职住商一体化”的成功案例。六本木新城在面积约12公顷的地块上打造了集聚有东京最高端的商业、酒店、办公楼和住宅的城中城,每年还吸引超过4000万人的游客。“职住商一体化”不仅大幅度减少了交通流量,更使得商业质量和生活品质都得到了提升。
周牧之介绍,以2020年冬季奥运会为目标,东京正在实施一场规模空前的城市更新运动,通过大量的住宅、商业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的新建和翻新,东京的城市容量和密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