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 近日在京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速将达75%。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研究员邓仰东对新华网记者表示,我国在AI数据量、样本量、标注成本以及潜在的人才储备量上有优势。相关产业未来的机会首先在于制造业。
他说,AI目前最成功的应用是图像和语言处理,前者包括各种视频监控(例如交通图像分类)、自动驾驶(特别是特斯拉的驾驶辅助系统)、医疗图像应用和人脸识别;后者包括语音识别和自动翻译。
而下一步的突破可能来自多个方面:一是工业智能,即与传感器和互联网结合的终端技能以及工业大数据触发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即AI赋能传统行业;二是结合基因、微生物种群等多种信息源的精准化癌症治疗;三是结合区块链的AI应用;四是国防应用,包括基于图像和音频信号的新型侦查手段等。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指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名全球第二,而北京是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集中的城市。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2012年开始迅速增长,截至2018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到1011家,位列世界第二,但与美国的差距还非常明显(2028家)。
邓仰东表示,本轮AI发展的热潮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三个基本的基础:一是社会的数字化程度提高,使得我们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采集数据;二是计算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图像处理器的出现,使得很多计算密集型人工智能应用可在人们能够接受的时间内完成训练和推断;三是过去60年中机器学习和神经科学的发展,使得深度神经网络以及其它算法逐渐成熟。
至于需要解决的技术门槛,邓仰东认为,首先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应该说还是所谓的“窄人工智能”,即智能解决特定的问题。其次是近来的一些研究工作表明人脑很可能采用一种预测式处理机制,即人脑中可以根据经验形成预测式模型,人的被动和主动感知过程均在这个模型的指导下进行。目前,基于注意力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以上预测式处理机制,但是在其丰富性和深刻性上还远远不如。
三是人脑擅长于处理不确定性,而目前成功的AI技术往往是在确定性极强的领域(例如AlphaGo针对的围棋)。目前普遍认为处理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是贝叶斯方法,也有很多学者认为人脑实现的就是贝叶斯推理,但是其神经学基础尚不完全清楚。
报告称,人工智能已在医疗健康、金融、教育安防等多个垂直领域得到应用。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达到232亿美元,中国市场占27%。
“我国人工智能的环境,从实际需求、数据样本、人才储备、投资接受度等方面来看都是好的。人工智能的落地场景也很丰富,比如改造发展更先进的数字化制造业方面需求,我国制造业体量巨大,而生产效率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存在不小差距,利用AI技术实现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结合智能传感器和终端处理芯片的开发,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机会。”邓仰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