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八百二十亿美元——
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整体保持增长
本报记者 冯其予
商务部10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20.2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545.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89.9亿美元,同比增长6.4%。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5.5万人,9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3.5万人。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韩勇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有5方面特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积极推进;跨境并购稳步发展;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带动出口作用明显。此外,前三季度相关主管部门共备案或核准对外投资企业6568家,中方协议投资额987.3亿美元。其中备案或核准非金融类对外投资企业6536家,中方协议投资额920.6亿美元;备案或核准金融类对外投资企业32家,中方协议投资额66.7亿美元。
“在全球跨境投资总体下滑、外部投资环境不利因素累积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继续保持增长,成绩来之不易。”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主任杜奇睿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取得目前的成绩主要有3方面因素。首先,政府部门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规范和引导对外投资理性发展。今年以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发布《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关于引导对外投融资基金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加强对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了“管理分级分类、信息统一归口、违规联合惩戒”的对外投资管理模式,解决制约对外投资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障碍,激发企业投资活力。
其次,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内生动力增强。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在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投资比重继续保持高位,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部分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增强,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出现的有利窗口期整合关键资源,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成为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稳定增长的两大亮点。杜奇睿表示,1月份至9月份,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增速比对外投资整体增速高出一倍以上,在“一带一路”沿线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占总量超过50%。境外经贸合作区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阶段性、产业特点相适应,有利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海外环境中实现“走得快”与“走得稳”有机统一,是当前我国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出海的有效途径。截至9月份,我国企业在46个国家和地区在建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113家,累计投资366.3亿美元,入区企业4663家,总产值1117.1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30.8亿美元。
“总体来看,2018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整体保持增长已无悬念。”杜奇睿表示,但也应看到,对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不利的因素在增加,需要高度关注、谨慎应对。例如,在中美经贸摩擦的大背景下,美国对中国企业投资安全审查引发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国仿效;未来全球范围内流动性收紧的预期,可能推高对外投资合作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对跨国企业合规经营的要求快速提升,对我国企业提升经营透明度、遵守国际商业规则惯例、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