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扶贫减贫 借鉴中国经验
巴基斯坦正式启动福利社会建设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梁 桐
巴基斯坦日前启动覆盖全国的福利社会建设工作,以确保巴民众衣、食、住、教育、医疗等五项基本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政府将出台一份旨在增加小农收益的新农业政策,效仿中国成功经验,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日前,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宣布,覆盖全国的福利社会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以确保巴民众衣、食、住、教育、医疗等五项基本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在具体措施上,巴政府将在今年内向落后地区追加800亿卢比(约合48亿元人民币)的社会保障拨款,并且这一拨款数额将在未来2年内逐步增加至1200亿卢比。为确保贯彻落实,巴政府专门成立了社保和减贫部,用于统筹具有社保减贫功能的多个现有部门各项工作。
建设福利型社会是巴基斯坦改善贫富差距突出、贫困人口生活缺乏基本保障这一现实国情的迫切需要。日前,巴政府为增加收入、稳固经济,作出了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上调水、电、燃气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政策部署。如何在生活成本加速攀升情况下保障低收入群体利益不受影响,成为巴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启动福利社会建设可谓恰逢其时。
巴基斯坦本届政府执政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扶贫减贫、完善社保等民生工作,尤其将中国视为参考借鉴的成功模板。伊姆兰·汗总理去年11月份上任后对华首访时就多次对中国扶贫减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表示高度欣赏,并希望将有关经验带回巴基斯坦。两国签署的《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声明》更提到中国在过去的40年里使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巴方希望学习中国的扶贫模式。
在建设福利社会启动仪式上,伊姆兰·汗再次提到要学习效仿中国的丰富经验和先进做法,确保福利社会建设能够取得实际成果。其中,作为福利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政府即将出台一份旨在极大增加小农收益的新农业政策,具体内容将效仿中国成功经验,对土地制度实行改革。当前,农业人口占到巴就业总人口的40%以上,帮助农民脱贫对于实现全社会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伊姆兰·汗还指出,社保和减贫工作过去仅仅局限于向生活困难群体提供资金,但现在更要向他们提供能够改变生计的机会。巴基斯坦计划发展部官员哈桑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这一鼓励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抓住机会、改变贫困现状的“动态脱贫”概念,明显受到了中国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启发。
减贫脱贫、就业先行。巴基斯坦当前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规模庞大的劳动力群体远未能实现充分就业,背后重要原因是该群体普遍专业技能不足,难以进入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就业市场。针对这一现状,巴政府高度重视基础专业技能培训,希望以更充分的就业实现更彻底的减贫。在这一领域,中巴两国未来合作将大有可为。
去年,两国签署的联合声明文件指出,中方愿意与巴方加强在减贫领域的政策对话、经验分享和能力建设,帮助巴方建设扶贫示范项目,并将对巴无偿援助向农业、教育、医疗、扶贫、供水、职业培训等方面倾斜,中方同意在技术和职业培训领域向巴方提供支持,包括职业培训机构升级、职业培训人员交流和职教人员能力建设。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巴两国社会领域合作不断加深,尤其是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为巴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熟练劳动力,巴基斯坦扶贫减贫工作以及福利社会建设工作将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