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考核验收、巩固成果阶段。笔者近日到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的两个乡镇走访,通过在田间地头实地察看,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与驻村干部座谈,深刻地感受到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对贫困群众心灵深处带来的深刻影响。但要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能致富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笔者认为,要坚持做好“四个持续”。
一要持续用活用好各项扶贫政策。要确保今年年底与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真正做到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切实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还须用心用情、用足用活现有的各项扶贫政策。省市场监管局帮扶的王格尔塘镇格尔仓村是连片贫困村,村民全部为藏民,以放牧和种植青稞为主,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全村16户79个村民还居住在平均海拔3100米的山上,通村公路路窄坡陡弯急,每遇雨雪天,道路湿滑,难以通行,很不安全。2017年国家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后,村民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的环境,不愿搬迁。但过了一年,看到本镇东山村整体搬迁后村民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思想又动摇了,但移民搬迁政策窗口期已过。该村完全属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高海拔山区,整体搬迁显然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目前,经各级组织共同努力,在山下的312国道旁,为村民争取到了10多亩地的安居点,镇上正在统一规划搬迁方案,村民也在自筹资金筹建新家,但资金缺口大,希望得到各方政策支持和资金助力。
二要持续做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对于一些已经脱贫但由于发生重大变故又返贫的困难家庭,要因户施策实行政府兜底、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产业扶持等政策,持续予以扶持。达麦乡达麦村村民扎西当知家是省市场监管局帮扶的精准扶贫户,全家4口人,扎西当知今年44岁,患有癫痫,每年吃药就得1万多元,家里还有2个上学的孩子,妻子贡保吉也患有慢性病,家里缺乏劳动力,生活困难。在帮扶干部的协调下,乡上给扎西当知办理了慢性病就诊手续,平时吃药的钱全部由医保报销。今年8月28日,扎西当知在维修住房时,不慎从房顶摔下来造成腰椎骨和右小臂骨折,家庭立马陷入困境。帮扶干部和驻村干部获知后到医院看望,并送上慰问金和生活用品。乡上启动重大疾病保障措施,住院费用实现一站式报销和在院结算。当浪沟村的扎西才让家今年盖的3间上房还没有完工,帮扶干部主动上门走访慰问、宣讲政策,动员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力争早日搬入新家。
三要持续关注扶贫干部身心健康。挂职扶贫的驻村第一书记都是从省直单位抽调下来的年轻干部。他们抛家别业,吃住都在村里,为扶贫事业付出了心血,洒下了汗水,作出了牺牲。但驻村干部常年回不了家,照顾不上家人,陪伴不了孩子,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为此,各级组织应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而且要在生活上给他们解难题、送温暖,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既为驻村干部减少后顾之忧,又能使其切身感受到关怀和温暖,从而以充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四要持续深入基层扶贫一线。扶贫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去寻思路、找答案。下基层要会看“三面”:田面、人面和市面。田面,就是要看田间地头有什么庄稼,庄稼长得怎么样;人面,是看群众的精神面貌,如果面黄肌瘦,就说明生活条件不好;市面,就是看集市交易是否活跃、物价高不高等等。由此就可以看出政策落实情况和困难群众的脱贫实效。大量事实表明,每当我们干一件事情一时没有答案时,深入到基层一线调研,到群众中寻答案,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所以,要做好扶贫工作,切实稳定脱贫成果,必须深入扶贫一线,走进千家万户,到田头,入户头,真扶贫,扶真贫。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 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