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源头活水
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通过“专利+金融”双轮驱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陈建庄 记者 孙中杰)4月28日,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中国银行济源分行,共同举办了济源“科技贷、专利贷”产品发布会,标志着济源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服务支持专利企业融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了新路径。这也是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发布会上,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源分行签约战略合作协议,河南中原重型锻压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源分行签约拟授信协议。有关专家以“科技贷、专利贷”金融产品、“科技贷”客户准入及评估为主题向济源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了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专题讲座。
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委会委员、副市长俞益民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活动主要是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技术闲置与资金短缺的两难困境,提升无形资产在融资工作中的价值,从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济源在深化政银企三方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上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长郭林在致辞中指出,发布会的召开及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三方合作开启了新篇章。下一阶段,济源分行将在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加大科技贷、专利贷的业务拓展力度,向济源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重点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支持,助力济源经济腾飞,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绚丽篇章贡献金融力量。
据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全链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至2020年,济源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6%,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86.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04%,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年均增长29%,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区内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融资贷款额从2017年的400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8550万元。
截至2020年底,济源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已成为济源工业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但是,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技术有专利,却往往因为缺乏抵押物,在申请贷款方面遭遇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如何突破有形资产门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技术闲置与资金短缺两难困境,提升无形资产在融资工作中的价值?针对此情况,济源示范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以深化政银企合作为抓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携手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综合授信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方面,主动深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走访,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召开企业和银行融资座谈会,促进企业和银行对接,积极宣传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和积极推进该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在《济源示范区质量提升若干政策》中制定有关专利权质押融资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的宣传力度,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等创新主体融资难问题,真正实现“知本”向“资本”的转变。另一方面,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开展质押融资,加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步伐,今年已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培训会2场,培训企业人员300余人次,充分调动企业和金融机构专利质押融资的积极性,联合推进专利金融创新,为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该负责人表示,2021年,济源示范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预计有望超过1亿元,为广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源头活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