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综合时讯>>

北京2024年市场总消费目标为增长7%左右

2024-02-06 14:49:34 中国质量报

强化工作统筹 增强内生动力

北京2024年市场总消费目标为增长7%左右

□ 本报记者 丁 莹

2023年,北京市市场消费回暖向好,总消费、服务消费、社零总额分别增长10.2%、14.6%和4.8%;餐饮收入增长32.5%。两类贸易稳定增长,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7.6%。双向投资结构优化,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提高4.8个百分点;新设外资企业增长22.8%;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81.3亿美元,增长17.4%。

这是近日召开的2024年北京市商务工作会议发布的消息。

据介绍,2023年,北京市商务系统在服务国家战略、稳增长优结构和便民惠企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服务业扩大开放2.0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保区获批设立;2023年服贸会高质量举办,达成各类成果1100余项;圆满完成“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相关服务保障。服务扩大内需战略扎实有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新开大型商业设施近240万平方米,“一圈一策”完成15个重点商圈品质提升;促进商文旅体消费融合升级,认证“北京礼物”922件商品、引进国际体育赛事52项、万平方米以上场馆举办展会233场、互联网医院增至65家、大型活动审批时限压缩超80%。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建立三地商务协同机制,实施三年工作计划,统筹推动资源共享、消费共融、开放协同、口岸联动;开通“河北净菜”进京直通车,三地首次联合启动消费季,探索形成自贸试验区“一地创新、三地互认”首批成果,“单一窗口”实现三地用户体系互认,北京关区整体通关时间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在稳增长优结构方面,丰富消费供给成效显著,出台汽车、老字号等消费促进政策10项,直接拉动新车消费超60亿元、绿色智能家居消费53亿元,新增首店946家,244家北京老字号年营收达1800亿元;认定潘家园、小米等首批13家“特色直播电商基地”,14家企业获评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列全国首位;举办市级重点促消费活动25项。外贸结构优进优出特征更加突出,出台货物贸易稳规模优结构政策,积极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保税+消费升级”试点,“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增至29.8%;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圆满收官。多措并举稳外资,出台进一步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实施“投资中国年”北京行动,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按期推进外商投资地方立法,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和闭环式诉求解决机制,响应办理率达100%。商务服务业稳步恢复,建立健全市区两级商务服务业促进体系,加强总部政策宣传解读,联合印发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链博会等7场展会项目首次在京举办。

在便民惠企方面,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高效,建成36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市覆盖率达42%;统筹推进物流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成38个非法、小散乱物流点位治理;新打造样板社区菜市场10家;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13个涉农区实现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全覆盖。积极开展惠民活动,“京彩绿色消费券”政策扩充家具家纺等7类商品。

此次会议透露,今年北京市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市场总消费增长7%左右,其中社零总额增长4%左右;批零业商品销售额增长4%左右;餐饮业收入增长5.5%左右;货物进出口规模保持稳定,“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进一步提高;服务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力争实现130亿美元以上。对外直接投资实现70亿美元左右。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将推动消费持续扩大。加快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化商圈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商业步行街建设,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快打造一批消费标杆项目;出台促进商文旅体消费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多维联动搭建街区、滨水、赛事、演出经济等融合消费场景。联动津冀办好消费季启动活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美食之都建设,出台促进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常态化举办高规格文物艺术品展示与交易活动;补齐一批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巩固综合电商业务规模,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新增长点,认定第二批“北京市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发展首店首发经济,力争全年新增首店800家左右;丰富夜间消费场景,引导经营主体开发夜购、夜食、夜游等项目;引领时尚潮流消费,推动提升中国国际时装周、北京时装周、全球首发节活动影响力。全方位推动品牌建设,擦亮北京老字号金名片,鼓励建设“北京有礼”老字号礼品馆,举办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强化“新字号”品牌培育和推广,引导电商平台加大本土品牌支持力度,提升本土品牌声量。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浙江省安吉县市场监管局梅溪分局开展 ...

  • 让国际计量界永远铭记的“中国贡献” ...

  • 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一线检验人员 ...

  •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民间艺人忙着赶制 ...

  • 安徽省当涂县江心市场监管所组织开展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