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照亮致富路
——走进“中国宫灯第一村”河北石家庄藁城区屯头村
2月20日上午,屯头村的天空飘起了雪花,将村口那座巨大的红灯笼雕塑映衬得格外鲜红。
这座象征着光明初现、吉祥如意的雕塑,也象征着拥有制造、销售宫灯数百年历史的“中国宫灯第一村”——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屯头村。
相传明代,藁城屯头村李姓人家打造的红纱灯质量精良,以美观明亮、耐风耐用为特色,闻名遐迩,及至清雍正年间,藁城宫灯被选为皇家用灯。如今,屯头生产的宫灯已走入寻常巷陌。据统计,在我国,每10盏宫灯中,就有8盏产自屯头。屯头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宫灯产业,红纱宫灯、木雕宫灯、走马灯、工艺纸雕彩灯……宫灯产品已经发展到20多个系列、300多个品种。
藁城宫灯传承人、藁城宫灯协会会长、藁城屯头宫灯博物馆馆长白会平向记者介绍馆内展示的宫灯。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汽车沿着迎宾大道驶入屯头村,整齐的街道两旁,灯笼厂一个接一个映入眼帘,家家户户门口高悬着大红灯笼,照出浓浓的年味。
据屯头村村委苏立军介绍,屯头村共有2072户村民,其中从事宫灯及相关产业的就有1800余户,约占全村总户数的90%。
“近年来,屯头村的宫灯年产销量超过一亿对,年产值在15亿元左右。龙年春节是全国疫情防控转段后的第一个春节,宫灯销量同比涨了30%,预计总销售额有望迈过20亿元。”藁城宫灯传承人、藁城宫灯协会会长白会平笑意融融,话里话外透着藏不住的喜悦。
其实,自去年国庆节开始,藁城宫灯就进入了制作和销售的旺季,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订单纷至沓来,让屯头村陷入忙碌之中。
“从早上7点开始,工人们就陆续来到工厂,穿骨架、套灯罩、捋金条、晾晒、打包装箱……”回忆起当时的忙碌场景,苏立军说,几乎家家户户都“陷”在那片红色的灯海里,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被大红宫灯映衬得红扑扑。“因为对于村民来说,这意味着另一种丰收。”
尽管距离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没几天了,大批量的订单也几乎交付完毕,工厂里不像春节前那般忙碌,但村民自己经营的电商平台仍然火爆。灯笼库房里依旧可见工人们在有序地打包装箱,并通过快递将专门为元宵节准备的花灯发往全国各地。
“现在全村拥有工商注册的电商卖家1000余家,覆盖包括拼多多、淘宝、抖音在内的多个电商平台,电商交易额超过6亿元,占全部销售量的三成多。”白会平说,近年来,屯头宫灯产业搭上了电商这趟“快车”,以“9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宫灯匠人们,开始借助电商平台,帮助藁城宫灯打响品牌。
“我们的灯笼全部取得3C认证证书,防水防风,可反复使用好几年。”藁城宫灯工厂店内,直播人员正通过抖音平台向网友推介着刚刚加工出来的大红灯笼。她说,昔日屯头的灯笼之所以能够成为宫灯,离不开精良的制作和过硬的质量,如今依然以质量为安身立命之本。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天安门广场倒计时活动、2000年首都各界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庆祝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重要活动中,都有藁城宫灯的身影。如今,藁城宫灯还远涉重洋,挂到了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等地。
“相比于附近村子的村民,屯头人均收入整体要高出1/3。”白会平说,盏盏宫灯,点亮了屯头村的火红经济,成为屯头村民的致富灯、幸福灯。
(本图文由徐雅臣,本报记者何可、贾润梅采写拍摄)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