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转变”增强中国品牌质量优势
——访原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
□ 本报记者 何 可 实习记者 徐雅臣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作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重要论述,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而深远。
今年5月10日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三个转变”重要论述10周年。近日,原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评价说,这个10年是历史性的10年,“三个转变”重要论述涵盖宏观发展模式、中观发展路径和微观战略目标,见证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升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崛起。
“‘三个转变’从发展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为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科学指引,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刘兆彬说,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强调了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强调了发展动力机制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从中观的角度明确质量发展创新动能;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侧重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强调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的微观层面。
改革开放以来,质量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2023年《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均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学习理解‘三个转变’重要论述需要结合这3个纲要具体内容要求,不断创新中国质量理念,丰富质量内涵,提升质量水平。同时也要把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和计量法等相关法律作为贯彻落实‘三个转变’战略目标的基础保障和核心内容。”刘兆彬说。
回顾“三个转变”提出10年来中国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刘兆彬给出了几组直观的数据:2012年,我国服务业顾客满意度约为70%,而到2023年已上升至约85%。中国经济创新指数从2013年的23.23%增长至2022年的34.33%,增幅达47.6%。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3年全球品牌500强”报告,中国品牌上榜数量为48家,而2012年中国品牌上榜数量仅为23家。
“这些进步标志着10年来我国在质量、创新、品牌3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显著的成就。”刘兆彬说,关注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差距,目前,中国品牌建设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跟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要求还有差距,同世界发达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还有差距。
“按照《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要求,2025年,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合格率要达到94%,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刘兆彬说,品牌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有效发挥“三个转变”的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进质量社会共治,不断增强中国品牌的质量优势,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品牌强国。
如何实现“以‘三个转变’增强中国品牌质量优势”目标?刘兆彬认为,首先,要加快建立考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这些体系的建立对企业和地方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其次,要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三个转变”要与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就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最后,要明确不同发展阶段目标,随着质量要求的提升,从合格质量向满意质量转变是必然趋势,需要长期努力以确保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提升质量的必由之路。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