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宁
从公布零整比数据到约谈,再到启动调查,国家发改委将新一轮反垄断目标牢牢锁定在了汽车行业;从否认被调查到主动降价示好,“反垄断大棒”下的豪华车品牌在迎来“金九银十”的好日子之前,显然要经历一段黎明前的黑暗。就像一个硬币有两个面一样,这场已经开启而且愈演愈烈的反垄断大戏会是谁的悲剧,谁的喜剧
从暧昧到动真格
早在去年8月,就有外媒曝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接受发改委委托,调查汽车业违反《反垄断法》行为,随后一些媒体进行了跟进报告,并向相关当事方证实。不过最后媒体获得的答复都没有明确提到反垄断调查,协会管理层有的在微博上表示“并没有确切消息说发改委对进口汽车立案调查,对汽车销售行业展开调查是我们协会的自主行为”,有的则予以否认,而发改委反垄断部门一位相关人员只对媒体称“价格监督和反垄断部门密切关注进口和合资汽车领域的价格问题已不下两年。”
各方态度的不明朗不禁让人认为这阵风会很快过去,因为在中国大陆市场,进口车价格的不合理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及,最广为流传的一个案例就是,3.0L汽油版路虎揽胜在美国的售价为88545美元(约合人民币54万元),在中国4S店的售价却超过170万元。实际上,加上运费、保险以及仓储费3万元,以及进口税费38万元,这款车税后总价应该在100万元人民币以内。实际销售中,70多万元的差价绝大部分由进口车的品牌总代理商拿走。即便如此,路虎在大陆市场上的销量也没有受到影响,今年1至7月,捷豹路虎的全球销量增长14%,在华增幅则高达44%,而且从2012年开始,中国跃居捷豹路虎销量最高单一市场。
相比老生常谈的进口车价格问题,首次被广为提及的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4月1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显示,北京奔驰C级W204的数据高达1273%,这意味着更换该车全部配件的价格,相当于整车价格的12倍,而在国外这一系数通常为300%。众多媒体和普通消费者的关注以及官方一些指导意见(征求稿)的出台似乎预示着这场汽车界的反垄断风暴不会那么容易消散。
随后的“剧情”没有向着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想要的那样发展。2014年6月初,商务部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通知》,随后多家国内车企的相关负责人被约谈。虽然彼时一些被约谈的负责人表示并不涉及反垄断调查,但大成律师事务所邓志松律师表示,约谈和面对面的询问,是行政调查的一种常规方式,也是反垄断调查方式的一种。
果然,克莱斯勒、奥迪已查明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受到相应处罚。随后的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对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人民币8.3196亿元,对日本精工等四家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人民币4.0344亿元,合计罚款12.354亿元人民币。至此,中国反垄断执法部门最大罚单诞生。
降价、罚单不是终点
事实上,从今年4月以来,已经有部分整车厂家调低了零部件价格,特别是进入反垄断的密集调查期后,加入降价潮的还有整车价格。4月,沃尔沃下调了基础保养及易损件更换费用;7月1日,奔驰售后价格整体下调平均幅度为20%~30%,最高达到50%左右;7月25日,捷豹路虎调整旗下3款车型指导价,成为首家以主动降低汽车售价回应反垄断调查的车企;7月26日,一汽-大众奥迪宣布,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以奥迪A6L为例,该车型的“零整比”从411%降至291%。进入8月,奔驰继续下调10000种零部件价格,克莱斯勒则同时降低145种零部件价格和两款车型指导价,广汽本田和宝马也调低了原厂零部件的价格,平均降幅均达20%。
不论是已经和将要落地的罚单,还是车企主动降价的示好,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都不会是汽车反垄断调查的终点。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反垄断专业人士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所说,反垄断最终目标是与欧盟接轨,也要促进国内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松泉也认为,“价格只是表面现象,反垄断并不单单是价格问题,汽车行业现存的限制竞争行为、汽车业涉嫌纵向垄断,不是降价能够解决的。”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借助反垄断调查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在流通、售后服务领域的垄断顽疾,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良性发展,逐步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才是此次反垄断调查的长远目标所在。
“其实很多行业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垄断行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进军直言。正因如此,“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反垄断都不应当是一阵风,在砸开坚硬的垄断外壳之后,应当把反垄断重点放在破旧立新的制度化建设上,以彻底消除垄断滋生的土壤。”新华社资深记者南辰认为,具体到汽车业反垄断,不管具体的垄断形式是哪种,根本目的不能脱离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在汽车厂家零部件降价、消费者售后保养得实惠、相关厂家遭受处罚之外,一些汽车行业存在已久的与我国反垄断法相背离的办法、规章、规则乃至思维模式,都应当及时调整。
应该说目前最具争议,也是修改呼声最高的莫过于2005年4月开始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下称《办法》),有人甚至将此《办法》视为形成汽车行业垄断现状的法规根源,更是与《反垄断法》相悖。不过在沈进军看来,二者相悖的说法并不正确。《反垄断法》被称为经济领域的宪法,属于国家法律,而《办法》是由国家商务部、发改委以及工商总局联合出台的一个条例,并不属于法律范畴。《反垄断法》的级别高于《办法》,有关部门在对于汽车垄断行为进行调查的根据是《反垄断法》,而不是《办法》,所以根本谈不上二者并不存在相悖关系。
虽然未到相悖的地步,但业内对此《办法》修改的呼声已经很高。资深汽车评论人贾新光就认为,对《办法》的修改更具长远意义。在AutomotiveForesight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豫看来,今年7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单方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是个明显的信号,说明国家已开始着手酝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源头上解决汽车业纵向垄断问题,新《办法》的出台已成业内共识。不过也有相关人士表示,《办法》由商务部、发改委以及工商总局三部门联合制定的,所以修订需要三部门共同协商,而且商务部今年的工作日程中并未涉及《办法》的修订,因此《办法》可能在短期内无法修订。
谁的福利,谁的愁
随着反垄断调查的发酵,消费者持币待购的情绪浓重。来自汽车流通协会的信息显示,今年7月,进口车库存指数达到3.4个月,创年内新高。如果进口车企业依然不积极调整供货节奏,这无疑将使进口车行业库存深度进一步增加,经销商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
7月,我国进口车市场增幅明显放缓,仅为10%,而今年前5个月,这个数字是25.9%。对此,国机汽车市场部高级经理王存表示:“由于汽车反垄断调查持续,不少企业降低整车和零部件价格,有消费者认为将有更多企业跟进,因此出现持币待购的情绪。”与此同时,进口车的供给却达到今年单月汽车进口量的新峰值。虽然7~8月份是传统的销售淡季,但王存认为,奥迪和路虎销量环比增速下滑幅度远大于市场平均降幅可能是受反垄断调查的影响。不过在记者走访的几家豪华车4S店,销售人员认为反垄断调查的影响从整车厂到销售终端需要时间,所以暂时影响不大,部分零部件价格已经收到厂家通知,进行了下调,至于以后的影响有待观察。
不论是整车降价还是零部件价格调整,不少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就是买车、养车便宜了。的确,虽然宣布下调整车价格的品牌并不涉及旗下所有车型,但如果降价车型正好是消费者打算入手的那款,就非常实惠了。而且,如果能让进口汽车的总代理制经销模式在此次反垄断调查后有所改变,对于进口汽车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售价趋于合理化非常有意义。另外,“买得起养不起”的一个原因就是配件贵,下调的零部件价格能够让整车配件零整比下降,从而减少车主支出。不过在记者的走访中,不少车主认为,如果更换相对便宜的零部件,工时费则占了支出的大部分。
在中国汽车市场庞大的潜在需求下,反垄断很难让大部分消费者获得实惠,保险业或许会成为反垄断调查在短期内的直接受益者。国外的零整比一般不超过300%,而国内的数据通常在400%以上,反垄断带来的零部件价格的下调,将降低保险企业的车险理赔支出。值得注意的是,正是2014年,奥迪在湖北的11家经销商共同对保险理赔限定最低价格,成为汽车反垄断首张罚单开给奥迪的“证据”。
无论后续政策力度和市场走势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消费者在购车、保养维修时“挨宰”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消费观也会更加理性;之于经销商,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话语权,用下调的零部件价格吸引出保后就不再到4S店保养的车主,不失为一个可持续的盈利之道;之于豪华品牌,坐着就把钱赚了的时代会渐行渐远,重视中国市场不再是喊喊口号的事,走心地服务客户才是正道;而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这场反垄断风暴有望在整车和零部件流通领域理顺制度层面的各种问题,让行业更加良性、健康地发展。
TIPS
那些在国外被调查的整车、零部件企业
地区:欧盟
企业:大众
时间:1998年
1998年1月,欧盟依据《反垄断法》做出对大众汽车公司处以9000万欧元罚款的决定,以处罚其“对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破坏”。这是欧盟历史上对一家公司一次性处罚最高的罚款,原因是大众不许其意大利分销商把汽车卖给德国和奥地利消费者。
地区:欧盟
企业:宝马、通用
时间:2002年
2002年,欧盟结束4S店模式,改变指定汽车代理商的销售方式。宝马和通用长期要求其汽车销售商和维修店只能独家经营自己品牌产品。2003年,欧洲宝马汽车经销商协会提出诉讼,指责宝马汽车公司干涉其销售方式。之前,通用汽车公司也遭到投诉。欧盟对宝马和通用开始反垄断调查。
地区:美国
企业:9家日本零部件企业
时间:2013年
2013年9月,美国对9家参与价格操纵的日本零部件企业开出了总计7.45亿美元的罚单。这些公司包括日立汽车系统公司、捷太格特、三叶电机、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日本精工、T.RAD公司、法雷奥日本公司、山下橡胶,涉及垄断座椅、安全带、散热器、风挡玻璃雨刷、空调系统、电动窗电机和动力转向组件价格。
地区:欧盟
企业:贝洱公司
时间:2014年
2014年5月,欧盟开始着手调查汽车空调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德国供应商贝洱公司,目前调查还在进行当中。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4年9月刊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