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华晨宝马之诺
ZINORO CONCEPT NEXT
华晨宝马之诺品牌携旗下最新概念车ZINORO ConceptNext登陆2015上海国际车展,揭示未来产品设计理念。作为华晨宝马精心打造的属于中国的高档汽车品牌,之诺品牌2013年4月正式诞生。在短短2年之内,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两个品牌展示中心,并发布了国内首个高档纯电动运动型多功能车-之诺1E,采用创新的租赁运行模式致力于电动出行理念的推广。
02 雪佛兰BOLT EV纯电动
雪佛兰BoltEV纯电动概念车从实用的角度向世人展示雪佛兰品牌的电气化战略构想。概念车采用雪佛兰经典的“飞翼式双座驾舱”造型设计,独树一帜地集成了人性化科技,打造更轻松、更舒适的驾驶体验。整车车身运用了包括铝、镁、碳纤维甚至织物在内的多种轻量化材料,降低了整备质量。
BoltEV纯电动概念车为驾驶者提供多种驾驶模式,车主可根据自己的驾驶风格在“日常通勤”和“周末出游”的模式间切换。在不同的模式下,油门踏板的反馈力度、底盘高度以及悬挂调校也会相应调整。当用户在智能手机上安装BoltEV纯电动概念车的APP应用并与车辆成功互联后,就能实现手机启动车辆、手机定位车辆、手机自动泊车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用车体验。BoltEV纯电动概念车拥有320公里超长续航里程并支持直流快速充电。
03 雪佛兰CHEVROLET-FNR
由泛亚研发中心主导设计,是雪佛兰的设计、工程、电气化团队基于雪佛兰品牌在电动科技、智能互联领域的不断积累及前瞻研究打造而成的“未来年轻人的智能伙伴”。它拥有碳纤维空间框架结构、空气动力学外形、穹幕全景玻璃、晶锐激光车灯、无辐轮毂电机、幻翼对开车门系统、智能驾驶辅助套件等设计,清晰勾勒出它的独特身份。与之相对应的是它充满划时代科技魅力的智能车载技术,其配备的“穹宇”智能雷达系统、智能自动驾驶传感器等装置能完美实现无人自动驾驶,为驾驶者精确规划行车路线,并在行驶过程中准确避让行人,确保行车安全。不仅如此,还能实现诸如通过虹膜识别系统启动车辆、车载全息娱乐设备等创新互联技术,真正实现智能驾乘体验,能随形座椅由可调张紧力的弹性索网与柔性结构组成,可自如贴合乘员身形。在智能自动驾驶运行模式下,前排座椅能进行整体180度旋转,与第二排的乘员形成面对面的交流模式,无论是商务会谈、还是游戏互动均能在车内无障碍实现。当驾驶者想要感受酣畅淋漓的驾驶快感,只需手势操作进入手动模式,即能体验雪佛兰富有乐趣的驾控DNA。
04 阿斯顿·马丁DBX
阿斯顿·马丁DBX概念车是由首席创意官MarekReichman及其位于沃里克郡盖顿总部的团队完成设计,不仅展示了尖端工程技术,更标志着阿斯顿·马丁的设计语言实现了重大变革。
外观采用机械加工合金铝,通过精湛工艺完成的铣削痕迹清晰可见。独一无二的黑珍珠铬外观漆面旨在营造黑珍珠般的视觉观感,微细镀铬涂层呈现出普通漆面难以企及的光反射效果。
座舱内部特别使用了非汽车标准材料,营造出如蚕茧般轻柔舒适的氛围。广泛应用天鹅绒般的磨砂皮革,与冷峻的高科技设备形成鲜明对比。外露皮革呈现出夹层结构,更接近顶级家具的质感。车辆的明亮内饰配件与外观金色细纹装饰完美契合,交相辉映。
四轮驱动无疑将进一步拓展品牌现有产品线,并完美融合阿斯顿·马丁传承已久的优雅美感以及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的全新工程技术。DBX概念车强调日常实用性,可同时容纳四名成人轻松出行。车辆提供宽敞的行李空间,后备箱和前置储物箱都能用来放置乘客行李。
融合最新工程技术与理论,阿斯顿·马丁DBX概念车采用了电动、内置车轮、锂硫电池等全新技术,使得DBX无需发动机舱。线控电动转向系统、带有自动调光“智能玻璃”夹层的钢化玻璃以及可定制的驾驶者和乘客平视显示器等装备,进一步展现了概念车对前沿科技的大胆应用。主动式LED外部照明灯、带动能恢复系统(KERS)的碳陶瓷纤维制动踏板以及后视摄像头替代传统后视镜等全新设计,均彰显概念车打破常规的奢华GT概念。
05 三菱
CONCEPT XR-PHEV Ⅱ
三菱Concept XR-PHEVⅡ是一款搭载了小型、轻量、高效的前置前驱型PHEV系统,兼备卓越的环保性和行驶性的都市型跨界概念车。其干练有力的腰线,立体、饱满的后翼子板勾勒出富有强健肌肉感的侧身造型。前脸造型秉承并发扬了历代帕杰罗的血统。前保险杠两侧盾状造型向中央横向扩张,导流板则由下向中央纵向延伸,这一纵一横的组合勾勒出一面全新盾牌,守护着人与车的安全。前脸的设计理念在尾部造型得以重现,特别是兼顾视认性的高位尾灯将此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该款车型通过水平格调、简洁干练的仪表盘,以及由支撑其向左右两侧延伸的中控台铝制装饰框来表现出SUV强有力的特质。前侧内饰仅使用黑色与银色来打造醒目的高色差感。此外,我们有意将操作系统都集中设置在方向盘和中控台中部,以便驾驶员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驾驶中去。
这次展出的PHEV系统是由MIVEC发动机,新开发的电动机和发电机,以及新型驱动单元组成的前置前驱架构,并且为了整体的低重心化,大容量电池被配置在车身地板下方。
新型驱动单元是由逆变器和可变电压系统构成,既实现了小型化·高效化,又实现了高输出·高扭矩。行驶中的二氧化碳排量抑制在40g/km以下。另外,此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是基于使用电动机行驶,发动机负责发电和驱动的职责,根据行驶状况和电池余量,在纯电动行驶模式,串联行驶模式和并联行驶模式中自动选择最佳模式。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5年5月刊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