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不长,中国家电业已经历了太多沉浮。然而,格兰仕却从荒滩上的一个小作坊成长闻名全球的中国制造名片,在深耕制造业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40年,格兰仕凭什么保持稳健前行? “努力,让顾客感动”、“人是格兰仕第一资本”、“伟大,在于创造”、“从优秀到卓越”……走进格兰仕顺德总部,瞩目位置的一个个巨幅标语里隐含着答案。
感动顾客
回溯到1993年,格兰仕微波炉生产线正式投产,其当时在家电圈的知名度和市场渠道基本为零,想要打开局面谈何容易。带着第一批微波炉,格兰仕来到了最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上海市场。
格兰仕业务团队带着微波炉,走访了一家又一家商场,终于争取到了上海一家百货商场的一席之地,但商场给到试销的时限只有三天。刚开始,负责人拎着鸡站柜台,一边示范微波炉烧烤,一边介绍微波炉知识,其他成员则四下招揽顾客。
然而商场里看的人多,要买的人却寥寥无几。最后一天,负责人带去了米和水,针对当时的顾客心理展开了攻势,重点介绍了使用微波炉比煤气更省钱的特点。务实的讲解后,终于有位女顾客表示愿意买一台回家试试。负责人立即叫了出租车,把顾客和微波炉送到了家。实用的产品和诚恳的服务打动了顾客。
当年,格兰仕微波炉在中国市场销售1万台,市场占有率为10%。
执着创新
2000年,熊智康来到了广东格兰仕集团元器件车间工作。最初,他是一名普通的工艺技术员,每天解决车间一些简单的工艺问题。早在1999年,格兰仕微波炉产量已居世界前列,然而这项产品的元器件生产、组装打包……却依旧通过人工来实现。
“当年,我虽然只是一名工艺技术员,但每天都在思考怎么通过装备工艺的改进促进公司产品质量效率的提高。”格兰仕最初的生产线主要从国外引进,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一些弊端,例如有些配件的采购周期长、费用高,对企业提效、提高产能产生阻碍。
2005年,成为元器件装配车间主任的熊智康带领团队开始着手研究设备元件的升级工作,先从复制开始做起,再到自主独立对设备研制自动化设备。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经过和研发团队反复实验攻坚,格兰仕这条生产线得以诞生。
经过多番努力,整个车间在熊智康的带领下,元器件一次性合格率从95%上升到99.5%以上,效率多年连续提升15%以上,成本也较进口下降50%以上,品质和效率实现全面超越并替代进口产品。
极致匠心
谁能想到,格兰仕格兰仕微波炉烹调测试组组长黄醒民为了测试微波炉的烧烤性能,在两年内竟然烤了6000多只鸡,被同事们笑称为“烤鸡狂人”。
在格兰仕i系列双变频(光波变频+微波变频)微波炉的测试实验中,鸡翅、鸡腿、鸡胸,每个部位加热的要求不同。根据国家出台的标准,加热完毕后,鸡的不同部位都有色卡比对。由于口感没有相关的标准,格兰仕还在内部选取了来自不同地域的20人组成评审团,负责口感评价。
实际上,对于每款准备上市的格兰仕微波炉,工程师们都至少要用15种主食进行烹饪测试。
经过研发团队几年的努力,格兰仕最终掌握了“微波+光波”的双变频核心技术。国家级实验室测试数据显示,格兰仕i双变频微波炉可使加热效率提升50%,最多可以省时30%。2014年,格兰仕i双变频微波炉亮相德国IF展,在全球55个国家的4600余件产品中脱颖而出,首创的光波微波双变频微波炉以独特的设计和工艺斩获 “设计界的奥斯卡” IF工业设计大奖。
而为推广微波炉烹饪方式及方便消费者,黄醒民作为专业烹饪工程师参与了微波炉烹调教学书籍《食尚微波美食精烹饪》的编写,日以继夜地在实验室埋头测试、品尝,在充分利用微波炉炖、烤、煮、蒸、煎等烹饪功能基础上,完成108道四季流行且涵盖范围广泛的时令微波美食烹饪食谱及方法。
其实,不管是熊智康还是黄醒民,都是格兰仕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制造业,致力于为顾客美好生活带来更多感动的写照。面对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格兰仕人始终以顾客为中心,通过一次次创新和一个个坚持不断打动消费者,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