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旅行>>

“支援边疆把卡刷光”? 云南低价游改变的是口号不变的是套路

2018-06-21 10:59:25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提到“低价游”这三个字,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有的朋友还参加过。央视记者曾多次关注和报道过“低价游”存在欺骗和强制游客购物的情况。然而就在前两天,央视记者参团前往云南旅游途中,又看到了这熟悉的一幕。

在游览中,导游这样对大奖说:“我估计前面的导游,把肉吃了,把骨头啃了,我估计前面的导游你们连汤都给它喝了。到这里我最后一站了,我不要求喝汤,大家去给我积点分,给我喝点白开水,我们两兄弟兑换点家用电器,好不好?在这里呢复习一下我们的旅游口号,旅游观光,把钱花光;支援边疆,把卡刷光;身体健康,为国争光。”

正常费用五六千 实际费用490元

相比以前我们报道中导游辱骂游客的话,这位导游的话,听起来说的似乎还很客气,出门旅游,游客到了这个时候恐怕已经没了脾气。旅游的口号也很洗脑,但是自己口袋里的钱,恐怕只能是越掏越少了。

为了整治旅游市场,云南省去年出台了被看作是“史上最严”的22条措施,可现在看来,“低价团”仍然存在,“低价游”为何成了如此的一个顽疾?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尽管只有三天小长假,但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出游。来自一些机构出游消费的预测报告显示,云南的昆明、丽江和大理,又上榜了今年端午节国内长线游人气目的地。而也是在这两天,云南省的旅游部门,则是又严肃处理了一起影响恶劣的“低价游”事件。

对涉事的6家购物企业作出关停、停业等处罚;吊销3名涉事导游的导游证,处以相应金额罚款,并对其中一名存在强买强卖行为的导游处以治安拘留7天的处罚;吊销涉事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并罚款30万元,另外,该旅行社法人赵斌因涉嫌强迫交易罪,于6月16日被大理市公安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份由云南省旅游执法总队发布的1500多字的调查处理通报,看起来力度不小。而该案件的被查处,又是因为媒体曝光。

导游所说的每个游客五、六千正常费用的云南游,在记者暗访参加的这个18人团里,实际费用却是五天往返每人490元。值得注意的是,在签订合同时,中国旅行社重庆分社的工作人员,故意把合同价格,改为了每人1500元。随后,中国旅行社重庆分社,就把这个团卖给了云南的地接团。

多个导游轮番强迫购物 商品价格比市场高数倍

众所周知,低价团,必然会导致旅行过程中的强买强卖,否则,云南当地的这个旅行社,就要赔本。根据知情人估算,只有平均每人消费3000元以上,旅行社和导游才有得赚。于是,在记者暗访的这个低价团中,强迫购物、强买强卖、多个导游轮番上阵等等这样的违法违规行为,再次上演。

在记者五天的暗访行程中,一共进了7家购物店,包括茶叶店、药材店、玉石店、银器店等等,每到一个点,就要更换一个导游。更关键的是,带游客去的商店,价格比一般市场价要高出很多。以其中的一个银器店为例,店里的白银价格为19.8元/克,而市场白银价格,为每克3.5元左右。

据了解,去年以来,云南已经对旅行市场进行了大力度的整治。但是,低价团现象还是偶有出现。今年 5月14日,云南旅游执法总队发布通报,因为“低价团”的问题,刚刚处理了两家旅行社、三个导游以及3家珠宝店公司。然而,不到一个月,违规“低价游”,就又被媒体曝光。

管不住的市场 关不了的商铺

时隔一个月,问题再次出现了。而更早之前,不仅仅是云南,在全国很多地方,类似低价游的问题,早就成为了一种现象。此类事件其实不新鲜,各地整治的方法也一再升级,可新鲜的是为什么这类“低价游”能常年累月的发生,什么原因呢?

云南省旅游执法总队通报指出,途遇旅行社,涉嫌存在低价游接团、指定购物场所、擅自变更行程等违法违规行为,根据《旅游法》相关规定,吊销其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处罚款30万元。

此外,旅行社法人代表、出资人,一并列入旅行社重新申报“黑名单”,其中,法人赵斌,因涉嫌强迫交易罪,已于6月16日,被大理公安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在记者调查中,还涉及到中国旅行社重庆分社,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处理。

低价团,最关键的两头,另一头就是购物企业。此次事件,一共涉及到三个地方的六家购物企业。

云南大理“十八里铺”购物商店,于6月16日被关停;保山的新地标广场(原博南印象)和滇缅黄龙玉超市,停业整顿6个月;腾冲的玉泉园和新东南两个自由市场,凡是涉及经营翡翠、黄龙玉等珠宝饰品的个体工商户,全部进行关停处理;德宏瑞丽喊沙民族村瑞丽市傣信茶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尽管还在调查中,但已经暂停营业。

知情人介绍,玉泉营、新东南,都是属于自由市场,每个里面大大小小的商铺就有上百家。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市场里的部分企业和商家,在去年云南旅游大整治行动中,就曾是重点。

通报中提到的十八里铺银器店,已经存在至少七八年,在当地人眼中,也是代表云南特色的老店。

根据通报,云南大理州旅游市场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将以“十八里铺”为突破口,深挖商业贿赂等线索,从严从重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利益链条割不断 “低价团”乱象难禁

过去很多低价团的操作中,我们看到不少是所谓缺少资质的“黑旅行社”在做,而这一次我们看到非常知名的旅行社,它的分社销售员在明知违规的情况下,和游客签订问题合同。

其实从整个链条上来看,诱导、指定、甚至是强迫消费者购物的关键环节就是在商店,记者暗访发现,很多购物店和当地的旅行社是有提成默契的。如果当地旅游市场的经营是规范的,这个土壤不存在,是不是很大程度能够减少和避免问题的发生呢?

有些巧合的是,6月10日,云南景洪市人民法院,刚刚对一起“导游辱骂游客案”进行了宣判。

法院审理查明,2017年12月,云南景洪导游李云,因强迫购物与游客发生冲突,采取辱骂、威胁、不发放房卡及驱赶换乘车辆等手段,强迫8名游客购买商品、消费“傣秀”自费项目,涉及金额达15156元。

涉事导游李云强迫交易罪名成立,一审获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事实上,由于2017年春节前后,云南连续发生多起旅游负面事件,其中,丽江景区还因两起游客被打案件,被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为此,云南旅游一时间也再次为舆论所关注。

2017年全国两会闭幕十多天后,云南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22条整治措施,其中,第一部分措施就直指旅游购物环节。

经过近一年整治,今年1月底,在云南省地方两会上,省长阮成发表示,云南旅游市场已经有所改观。

数据显示,一年来,云南全省已有40多名干部,因为治理旅游乱象不作为、慢作为,被问责。一边是史上最严的治理,一边是时不时被媒体曝光依然存在的“低价团”乱象,云南旅游整治,还需要怎么做?

低价团,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我们在看到过太多案例后,对这个问题,应该渐渐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而对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铲除土壤,净化规范旅游市场的经营行为,仍然需要更认真的去面对。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