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消保委发布的旅游消费体验式调查报告显示,安徽旅游市场整体环境良好,46.67%的旅游合同中没有明确告知住宿酒店名称和标准。
安徽省消保委于2017年“国庆”、2018年的“元旦”和“五一”3次开展了省内旅游服务消费体验式调查活动,涉及合肥、黄山、池州、六安、宣城、芜湖、安庆、马鞍山、滁州、铜陵、宿州、亳州等12市的55个景区、18条旅游线路、21家旅行社(含旅游在线平台)、7个旅游特色小镇。
调查结果显示,安徽旅游市场整体环境良好,对旅行社与旅游平台的服务评价为7.4分,景区平均分为7.9分,旅游特色小镇平均分为7.2分。
调查的55个景区中,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景区等服务评价均在8.5分以上,九华山风景区服务评价8分,三河古镇、天堂寨、万佛湖景区服务评价均为7分。
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旅行社在宣传单和网页上的低报价,通常不包含餐费、景区交通费、索道费等费用,实际旅游花费远高于宣传价格。调查人员在参加安徽天马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牯牛降二日游”时,合同约定第一天游览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时间为2小时。实际行程中,导游变更了行程安排,且限定游客1小时内游览结束,最终每位游客补交40元景区交通费。
此外,“拼团”“拼车”在旅游市场十分普遍,但服务质量很难保证。调查发现,一些地接社没有按照委托合同提供相应服务。调查人员通过旅游平台携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委托社为安徽华谊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组织的“九华山、黄山、西递、宏村4日3晚跟团游”中,遭遇了导游服务不到位、住宿条件差、接送车不准点、平台和旅行社处理问题互相推诿等诸多问题。
本次调查还发现,46.67%的旅游合同中没有明确告知住宿酒店名称和标准,只是模糊表述“准三星标准”“舒适酒店标准间”“商务型酒店”“A等农家酒店”等。部分旅行社为游客代购了意外险,但合同中却没有明确告知保险公司的名称和保险内容。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安徽省消保委建议,经营者要为消费者提供真实透明的旅游信息,旅游平台应加强平台上旅游产品和服务商的管理力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时效性,修正不平等的格式条款,简化消费者投诉程序;旅游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管理;消费者在旅游消费中要理性选择,拒绝“零元团”“低价团”,出行前要详细了解旅游产品相关信息,签订正规旅游合同,并约定具体明确的服务信息,留好相关证据。作者:洪敬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