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 鲍聪颖)3月16日,央行营管部官网发布“关于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一批创新应用申请机构自声明的公告”。公告称,经公示审核通过,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一批创新应用已完成登记,将向用户正式提供服务。央行营管部于1月14日已对这六个项目进行社会公示。
根据公告,首批六个项目包括: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微捷贷产品”;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度小满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携程(上海华程西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参与的“中信银行智令产品”;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AIBank Inside产品”;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快审快贷产品”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小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参与的“手机POS创新应用”。
2019年12月5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宣布,北京市在全国率先试点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这是北京市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的重要部署。
北京金融局表示,在人民银行指导支持下,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包容审慎的中国版“监管沙盒”,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共同监督等柔性管理方式,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推动金融科技守正创新,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营造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
同日,央行表示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营造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据了解,北京市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试点方案,组织项目申报和遴选。北京地区各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积极踊跃申报,最终获得六部委批复46个金融科技试点项目,涉及参与机构和企业77家,代表了北京地区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
名词解释
什么是“监管沙盒”?
所谓“监管沙盒”,就是通过提供一个“缩小版”的真实市场和“宽松版”的监管环境,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对创新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交付机制进行大胆操作。“监管沙盒”旨在为新兴的金融科技创新提供空间,其核心是试点示范。2015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在全球最早创立“监管沙盒”,并于2016年5月敞开第一个“监管沙盒”,从60多家提出申请的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企业中最终按规则选择了18家进入“监管沙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