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不得了,居家防疫要做好,出门记得戴口罩,感冒发烧要报告。”春节以来,大连庄河市光明山镇金线沟村的各个角落,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大喇叭里广播的最新疫情防控知识和应对措施。62岁村民衣庆君隔着窗户感叹:“海关帮我们建的大喇叭确实好,村支书每天用大喇叭告诉俺们一定要勤洗手、戴口罩、不串门、不乱跑。”
金线沟村是大连海关定点帮扶村,共有村民1400多户,4600余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村里的贫困问题,大连海关扶贫工作组请来农业专家考察后,为村里量身定制了草莓种植的扶贫项目并推出“建一个草莓大棚,资助两千元”的资金支持政策。如今的金线沟村已经成为户均两个草莓大棚,年流转量8.5万余吨草莓的“草莓第一村”。
收入高了,村里人丁也旺了起来,但由于居住和劳作相对分散,村干部传达各种信息时十分费劲。大连海关扶贫工作组在村里走访时发现,信息传播存在层级递减现象,传到农户时不仅“声量”减弱甚至存在“形变”,在金线沟因地制宜地开展“大喇叭”工程能更好地帮村里做好宣传和动员。经过实地勘察和测算,大连海关于2019年底出资3.5万元帮助村里采取“1+16”的模式,在村部建设一个主机大喇叭,带动15个屯的16个分机,实现了全村全覆盖。
“大喇叭一响,全村都听讲。没想到这大喇叭刚建好,就用在了疫情防控上。”金线沟村党支部书记于泮波说:“春节前大批村民返乡,他们普遍缺乏防范意识和防控知识,我们村部每天通过大喇叭集中在上午九点、十一点,下午两点、四点,四个时间段各用半个小时来传达最新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识,深得老百姓的喜欢和接受。大喇叭让防疫知识入户、入耳、入脑、入心,现在村里基本都能自觉做到不串门、不请客、不聚会,全面夯实住了最基层的疫情防控一线。”(刘颖、林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