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从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获悉,“五一”舆情牵涉主体众多,既需要在厘清责任的基础上及时回应关切,更需要相关各方有直面问题、“化危为机”、未雨绸缪的意识与行动。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三点建议。
(一)对于可能造成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损失的责任事故,既要从法律、制度层面“追责任”“打板子”,同时也应通过加强行业引导实现能力素养的提升。既要从完善制度设计、压实岗位责任着手“防微杜渐”,也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宣传教育引导相关经营主体对标行业领域先进,向科学管理、智慧营商、协作联动等要提质升级的成效。
(二)对有违公序良俗、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所谓网络营销“新”模式,既要果断出手、坚决打击,也要加强分析研究背后的深次层动因,通过科学监管究其源,立足系统治理断其根。同时,加强对消费者的消费宣传教育引导,引导其理性审视、审慎参与、自觉规范自身相关消费行为。
(三)对假日舆情易发、多发、高发的行业领域和相关主体,呼吁其切实建立舆情监测、预警、研判机制,既要制定完善节日舆情风险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又要切实把“方案、制度、办法”从纸上、从墙上移到“网上”、落到相关责任人的“肩上”,通过对舆情的性质、起因、波及范围、影响程度等问题的详细了解、全面掌握,及时披露舆情背后的相关事实,做好信息的纠偏纠错工作,确保问题矛盾及时化解、确保负面舆论尽快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