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夏季到来,各种时令水果相继成熟。有“民间圣果”之称的桑葚,酸甜适口且分布广泛,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有一种名为“马桑果”的野果,与桑葚外表相似却极其危险,在贵州省多个市(州)均有分布。据卫生健康部门统计,5月份以来,贵州省已发生多起误食马桑果中毒事件。为预防误食马桑果中毒,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安全警示如下。
一、仔细辨别保安全,提升认知最重要
桑葚是桑树的成熟果实,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桑泡儿,乌椹等。农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马桑果是马桑的果实,马桑果如绿豆大小,圆形多肉。其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等,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间成熟,开始呈鲜红色,逐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马桑全株有毒,以嫩叶和未成熟的果实毒性较大。
区分二者主要看果形和叶形:马桑果呈球形,叶对生(在茎的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椭圆形或阔椭圆形;桑葚为聚花果,叶互生(每一个节上只长一片叶子,且各节交互长出),叶片卵形或宽卵形。
二、防范于未然很必要,购买渠道要正规
贵州省马桑果中毒均为儿童在野外误采误食引起,主要原因在于马桑为低矮灌木,高1.5-2.5米,儿童容易采摘。且成熟的马桑果外形与日常食用桑葚等有相似之处,儿童认知能力较弱,极易误采误食。因此尤其在农村地区,在马桑果成熟时,家长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监护和看管,提高食品安全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升少年儿童的辨识能力。
建议消费者选择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水果,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避免误食有毒果实。
三、误食毒发时间短,中毒催吐及时就医
误食马桑果青果15-60克即可致中毒,马桑果有毒成分为马桑内酯、土丁内酯和氢化马桑毒素。中毒主要特征是阵发性和强直性痉挛,并伴有恶心、呕吐、流涎、眩晕和昏迷,严重者可造成呼吸衰竭或心跳骤停。中毒者多在食用后30分钟至3小时左右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痛等症状,食用较多者病情严重甚至导致中毒者呼吸停止或心搏骤停引发死亡。
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要立即对中毒者采取催吐等急救措施,减少毒素吸收,并尽快就医,切勿乱服药物,以免延误救治时机。同时,要保存可疑果实,以备检验判别。
(来源: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