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便民>>

安徽省消保委2022年10号消费提示

2022-10-27 14:53:09 中国质量新闻网

image.png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一年一度的消费市场重头戏“双十一”即将来临,五花八门的商品预售信息已纷纷呈现,各大电商促销活动、直播带货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向广大消费者发出提示,消费购物要保持清醒、理性选择、科学消费、及时维权,也呼吁广大经营者要合法经营、诚实守信、完善售后,做到与消费者共赢。

一、选择正规平台,防范交易风险

“双十一”期间,消费者请尽量选择经营资质齐全、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购物平台、网店或直播间,建议货比三家、认真辨别,不要轻信陌生网站、不明链接和电话,预防电信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危害个人财产安全的事件发生,另外切勿被“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字眼冲昏头脑,不要因所谓“凑单”而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

二、理清促销规则,警惕消费陷阱

面对各大平台及商家推出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跨店满减、做游戏抢红包、多件折扣、限时降价等),建议消费者仔细阅读促销规则,注意区分到手价、尾款价、预售价等计价方式,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对比价格,认真了解预售时间、参与品牌、优惠模式,选择合适购物方案,提前规划好购物时间和目标。还要提前关注商品的价格变化,避免陷入商家“先提价后打折”等套路陷阱。

另外要警惕“定金一律不退”、优惠券限制使用条件等条款。对于预付定金(订金)的商品,分清“定金”与“订金”的区别,谨慎下单,避免事后因不了解促销规则而发生消费纠纷。同时,要注意按需购买,切勿盲目囤货,造成浪费。

三、注意个人防护,保留维权证据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收取商品包裹后,应对快递包装和商品包装进行严格消毒。

平时线上线下消费过程中要有意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预防外泄。不要浏览不正规网站,不随意登记身份信息,消费者要尽量做到“有限提供”;分级管理个人密码,密码设置务求多变;安装使用正版软件,设置软件正当权限。消费者如在公共场所不需要使用Wi-Fi网络,建议及时关闭。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注意保存购物证据,如将商家的活动信息、聊天记录、订单详情、支付信息、促销优惠等做好截图等凭证,以备出现消费纠纷时,有充足的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是以防不良电商私自取消订单、更改活动规则,导致个人权益受损。

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要第一时间与商家或购物平台协商解决处理,无法解决的话,可以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或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拨打12315热线解决。(来源:安徽消保委)

(责任编辑:陆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迎来红干椒 ...

  • 重庆持续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综述

  •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 ...

  • 金秋如画 山河似锦

  • 我国最大棉花生产基地新疆进入棉花大 ...

最新新闻
Baidu
map